天府评论 >> 铿铿蜀音 >> 正文
让科研既“开花”又“结果”
http://www.scol.com.cn(2019-3-8 7:50:37)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张宗辉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3月5日,全国政协委员、四川大学校长李言荣院士做客全国两会封面5G直播间。在这次全国两会上,李言荣提出了《关于加强从校友企业家中建立驻校制以促进成果转化的建议》。(3月7日《四川日报》)

  让校友企业家来当科技成果转化的“搬运工”,的确是个金点子。在“提升科技支撑能力”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的当下,充分发挥高校、企业、体制的融合作用,才能让科研既“开花”又“结果”。

  一项科研如果只停留在实验室,没有转化为生产力,就相当于只“开花”不“结果”。我们看到:四川专利申请和授权量长期居全国前列、西部第一,但科技成果转化率只有约10%,远低于发达国家40%-60%的平均水平。可以说,技术仅是鸡蛋,只有在适宜的环境中,才能收到预期的“孵化”成果。而李言荣院士调研发现:高校教授能够创新,但是毕竟对市场不熟,让很多好的专利、成果被束之高阁,只有提高转化的成功率,才能让科研项目在高校“开花”,在现实生产中“结果”。

  科技成果只有从“实验室”走向“应用场”,才能发挥出科技创新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与引领作用。但是,为什么目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成功率不高?现实的情况往往是高校教授做出了创新,走出了从0到1的第一步,但是由1到100,把成果推向市场,却缺乏企业来完成。我国高校技术经纪人多为学校科研管理人员或专职教师兼职,缺乏市场经验、实战经验不足,不了解学校的优势科研领域和科技成果,桥梁和纽带作用不明显。

  任何一项工作只有找准了突破口,才能破茧成蝶,科技成果转化更是如此。如何解决上面提到的问题?就是要让校友来当高校应用科技成果转化的“搬运工”。因为校友是一个非常珍贵的资源宝库,他们了对高校的科技成果、研发方向和教师都有所了解,而且人脉资源丰富。因此,要充分利用高校丰富的校友企业家资源,让有实力、懂市场、与母校有特殊情结的企业家担当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职业经理人,借助校友企业家的力量,帮助研究成果走向市场,这样才能助推科技成果落地生“金”。

  当然,科技成果转化还有创造良好的体制环境。在高质量发展的语境下,只有在体制上做好“助产”文章,就能让科技成果更多地“优生”。政府、地方和高校应协作出台相应的政策,通过驻校、驻校友会等方式让校友企业家成为职业技术经纪人,让他们和学校科研人员、科管人员共同参与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全过程,提供科技成果评估、定价、成果发展方向、熟化方式等,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科技成果转化的“高成活率”。

  科研成果转化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答题”。我们要调动各方积极性,实现产、学、研无缝连接,让“科技之花”结出“产业之果”。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