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铿铿蜀音 >> 正文
在乡村“筑巢”用环境“引凤”
http://www.scol.com.cn(2019-3-7 8:08:22)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张宗辉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乡村振兴,不光需要服务型人才,还需要大量管理型人才。”3月5日,全国人大代表、广元市苍溪县白驿镇岫云村党支部书记李君在四川代表团全团会议上发言时说。两天前,他做客四川日报报业集团2019全国两会北京演播厅,“人才”也是他口中的关键词。(3月6日《四川日报》)

  良禽择木而栖。在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现实语境下,乡村振兴必须通过待遇、环境、政策的改善,以“筑巢”来“引凤”,让人才扎下根,为乡村振兴提供稳定的“智力源泉”。

  凡事必先有人气,才有生机。“70后不想种地,80后不会种地,90后不谈种地。”这句网络流行语道出了农村日益严重的“空心化”现象。长期以来,由于农村地区的本土人才“反哺”不足,外部人才参与农村工作的共赢机制不健全,农村人才外流较多,“三农”工作队伍人员不足、视野不宽、年龄老化、素质偏低、本领恐慌等问题突出。可以说,振兴中的乡村,是发展的黄金期,更是创业的大蓝海、能人的用武地,呼唤各类人才大展身手。

  把乡村振兴的美丽图景变成现实,人才是关键。乡村振兴不是重复过去“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劳作,而是要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如今发展现代化农业、绿色农业,提升农业产量、质量,最缺的是技术、是人才。因此,要念好育才“活”字决,织密乡土人才孵化培育链,让那些懂技术的“土专家”“田秀才”、善经营的“新农人”“农创客”,都能在乡村振兴中精彩绽放,持续释放内生动力。

  “雁飞千里靠头雁。”对于乡村振兴来说,人才就是“领头雁”,是乡村振兴的主力军、突击队。但从目前情况看,村干部“5+2”“白加黑”工作是常态,每月报酬就1000元多一点,远不及当地人均工资水平。要让一部分人先回来,尝到甜头、看到希望,最核心的就是基层干部。因此,要通过机制改革和财政支持,吸引有思想、有文化、有能力,综合素质高的人才进入村级干部队伍,夯实乡村振兴的干部人才基础,让“领头雁”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筑巢引凤栖,花香蝶自来。让乡村人才振兴起来,需要营造良好环境。除了打好“乡情牌”,还要做好两件事。一是环境,包含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道路建设、土地整理、人居环境、营商环境改善;二是扶持,种养业见效慢,返乡创业人员需要资金扶持,要做好金融扶持政策,将产业发展资金、涉农项目优先安排用于支持回乡创业人群。要从生活上关心,筑好巢安好窝给予应得的待遇,并且在子女就学,住房保障等方面给予关照。要鼓励和引导农业科技人才通过技术开发、投资入股、成果转让等形式,从事农技推广活动,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时代呼唤英雄,振兴亟待人才。我们要培育和引进创业创新的人才,让他们在农村广阔天地里淬火磨炼,在回馈乡里、致富乡村中实现人生价值。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