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网聚蜀语 >> 正文
岩壁孔洞系天然就能挣回游客“清白”吗?
http://www.scol.com.cn(2019-2-11 8:25:47)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许朝军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近日,一段关于四川乐山大佛风景区岩壁布满密密麻麻孔洞的视频引发网友热议。视频中,一名导游向游客介绍称,这里的山体是丹霞地貌,土质疏松,这些孔洞都是游人用手指戳出来的。视频中还有多名游客用手指戳进小洞旋转,还有游客边戳边喊:“转运、转运”。视频一发到网上,便引发网友热议,很多网友呼吁“请带素质出游”。

  但事实很快得到证明,这些孔洞并非游客“戳出来”的。乐山大佛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相关工作人员表示,他们已经看到网上所发的视频。工作人员称,此处岩壁位于大佛景区北门入口处,为自然形成的孔洞,非人力所为,全山类似岩壁有近百余处。因此处位于游客主通道,形状奇特,加之导游的误导,使游客出于好奇或祈福心理进行触摸。

  景区实事求是的回应,科学地揭穿了“游客戳出孔洞”的说法,误会解开,知道真相的网友长出了一口气,称“总算还游客一个清白”。但事实上,相对于“孔洞系天然”而言,就代表并证明了游客的“清白”吗?答案恐怕未必,尤其是看到视频中不少游客在导游的错误讲解下伸指实施“转运戳”的行为,其粗鄙陋俗程度,不忍卒读。

  从自然风化和岩石风貌形成的物理角度而言,游客的“转运戳”估计确实难以如“金刚指”一样,戳出众多的“转运孔”。但那么多游客不顾文明形象和景区自然风貌保护,不管不顾地伸出“转运戳”,那些静矗的岩石恐怕心里都是疼的,虽然这比自然界的风化明显少了刻磨的血泪史,但这种“转运戳”的危害与自然风化的客观而言,无疑更让人心疼和不自然。从旅游文明和公共道德的角度而言,这种“转运戳”对景区文化、文明和公共自然风貌环境保护的伤害,虽然因游客中“金刚指”不多而难见刘竿见影之痕,但众多的“转运戳”出手,对于自然风貌和文化遗产而言,伤痛可想而知,这种伤害相对于静矗无言的岩峰而言,恐怕比自然风化的伤害更痛苦和难以忍受。

  “孔洞系天然”,这确实让个别导游从用游客伸出“转运戳”的谎言不攻自破,也让截借助噱头鼓吹迷信和封建内容的荒唐露出真面孔,同时,这也从一定程度上还原了岩壁空洞的形成原因,看似为游客挽回了“戳出孔洞”、“伤害自然”、“素质低劣”的“掉面子”之论,看似为游客挽回了“清白”。但这恐怕仅仅是从岩壁空洞的形成角度,挽回了游客“没有戳出孔洞”的“清白”。但如果从旅游文明、个人素养以及文明道德品质的角度,即便“没有戳出孔洞”,但“转运戳”这种迷信、盲从和违反景区管理要求的举动,显示出的则是彻头彻尾的鄙陋和庸俗以及伪文明。即便“戳不出孔洞”是实施,但“请带素质出游”的呼吁也让这种“转运戳”的鄙陋和荒唐甚至是粗俗的嘴脸暴露无遗。

  岩壁孔洞系天然,这只是从实事求是的成因角度回答了岩壁孔洞的由来,而与游客的素质和行为性质无关,这种回应说白了根本不能挣回游客“清白”,只要“转运戳”还在,就永远没有“游客清白”,这应该引起每位游客的关注,更应该引起景区公共道德好旅游文明秩序构建的反思。什么时候类似粗鄙无聊和荒唐的“转运戳”行为绝迹,什么时候才算是“游客清白”上板回了一局。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