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经济生活 >> 正文
山寨牛奶横行乡里倒逼监管跟进
http://www.scol.com.cn(2019-2-15 8:36:48)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左崇年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春节长假期间,《经济参考报》记者在北方一些省区采访发现,假冒伪劣牛奶在农村大量销售。一些礼盒装的山寨牛奶由于样子“高大上”,价格又比正品便宜,成为节日里的畅销品。然而,打着各种牧场旗号、补钙噱头的“牛奶”,竟然只是饮料,甚至有的厂家连生产饮料的资质都不具备。业内人士认为,山寨牛奶以次充好、以假乱真,在骗取农村消费者钱财的同时,也给食品安全增加了隐忧。(2月14日《经济参考报》)  

  近年来,打着“正规军”旗号的山寨食品在农村市场上扎堆横行,逢年过节尤为明显。记者在一城乡接合部的小卖铺里看到,柜台里里外外摆满了五颜六色的山寨奶,特伦牧业、经典牧场、纯香牧场,生态牧场……这些包装精美的礼盒掺杂了很多山寨货,“特仑苏”变成了“特伦”,“六个核桃”变成了“六仁核桃”“六个甄核桃”,“露露杏仁露”变成了“承德杏仁露”等。这些山寨产品除了品牌名称相似外,在包装细节、广告词、形象代言人等方面都以假乱真。

  在群众中有“农村食品十大怪”顺口溜曰:“远看是名牌、近看是山寨;施展易容术,康师傅有康帅傅代;老干妈眨眼成老于妈,克隆真不赖;擅用障眼法,六个核桃变六颗;山寨食品傍名牌……“山寨食品“送货下乡”现象已成为农村一大害。一项食品安全调查报告显示, 一些“ 三无” 食品、过期不合格食品以及被城市市场拒之门外的假冒伪劣商品纷纷流向农村市场。  

  一直以来,食品安全问题受到普遍关注和重视,“山寨食品”的泛滥,一些不法商家将一些过期变质的食品甚至是假冒伪劣产品运往农村市场,“忽悠”农村消费者,送“祸”下乡。他们把农村市场当成“消废品”的倾销点,农村消费者成了“消废者”。那些看似大品牌的食品其实大多是山寨货,经常“蒙混过关”,出现在城乡结合部和农村的小卖部里,令农村消费者防不胜防。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是个广阔的消费市场,农民是个庞大的消费人群。 近年来,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市场日益活跃,为广大商家提供了广阔的销售空间,但同时也为一些利欲熏心的不法商家提供了可乘之机。山寨食品如此泛滥原因不外有三:成本低、利润高,有高回报;监管触角少有下手,存在监管真空问题;偏远乡村农民鉴别识假能力有限,难以引起重视。而一方面,城乡结合部及农村地区,食品药品监督范围太大,监管难度大;另一方面,“山寨食品”是知名品牌的“模仿”,在侵权确认方面,争议较多。所以,“山寨食品”才能在农村市场流通,而且层出不穷,难以遏制。

  山寨食品“横行乡里”,构成对农村消费者极大的健康危害。倒逼有关管理部门的执法的关口前移,监管“上山下乡”,把触角延伸到农村每个旮旯,不留死角。专家表示,保障“舌尖上的安全”,必须重视和警惕山寨食品在农村地区的泛滥问题,加强执法监督力度,健全基层消费维权体系,维护农村消费者合法权益。一方面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多形式、经常化地在农村进行产品质量和法律知识的宣传普及,提高消费者的食品安全以及维权意识,引导广大农村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一方面相关部门应联手互动,以城市社区、农村和城乡结合部为重点,集中开展多项商品、食品安全专项执法检查整治。同时严厉打击“送货下乡”的不法分子,实行零容忍,一经发现罚得其倾家荡产,提高违法成本,让其吃不了兜着走,让山寨食品不再“横行乡里”。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