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文化教育 >> 正文
春节热闹方式变迁折射新年俗渐成
http://www.scol.com.cn(2019-2-11 8:16:52)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贾合祥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庆新春少不了“热闹”二字,从“爆竹声中一岁除”的传统过年方式,到“春晚热”“电影热”“旅游热”,中国春节的热闹方式正悄然发生改变。(02月09日中国新闻网)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百年来,春节离不开一个“闹”字,热热闹闹,狂放烟花爆竹、胡吃海喝、疯狂购物,是大多数国人曾经过年的“老三样”,但显然是,这些年俗既污染环境、铺张浪费,又略乏新意。欣喜的是,社会在文明进步,衣无忧、食不愁,加之国家环境生态保护理念的普及和各地陆续推出管控烟花爆竹销售、燃放措施,“粗放”的热闹形式也随之变化。

  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减弱、甚至在一些地方没有了,正是,一“闹”下去一“闹”又起。电影“一票难求”、景区“摩肩接踵”、城乡春晚“人头攒动”、各地“博物馆爆棚”等现象愈来愈多,愈来愈“闹”。春节热闹方式的变迁,折射的完全是新年俗的渐成。其实,千百年来,春节习俗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在发展中不断变化、优化、进步,陈旧的、不合时宜的必然被抛弃,崭新的、能够愉悦人们生活的必然成为时尚。

  再看我们今天的一些年俗,1983年央视推出了第一台春晚,一直延续至今,36年来,尽管众口难调,每年人们都有着这样那样的评说,但作为天下华人共享的“春节文化大餐”却无可辩驳,并由此衍生出了各地“地方春晚”、“网络春晚”、乃至“村晚”,“春晚”真正成为了亿万中国人过年不可缺少的新年俗。旅游过年,“反向春运”,这些更突破了传统的“回家过年”“祭祖”“守岁”的年俗,“一家人在一起就是过年”成为了很多人的共识。

  春节热闹方式变迁,新年俗突出的是“精神消费”。如在更亲近大自然的乡村过团圆年,健康又惬意。如在“新春电影院”内,《流浪地球》《疯狂外星人》《飞驰人生》等贺岁影片已成为民众贺新年的“香饽饽”。如旅游过年,观大好河山、看历史文物,则更有助于人们了解我们的民族发展历史和春节文化传统。如《我和我的祖国》城市快闪,歌声中更激发了人们的爱国热情。

  春节热闹方式变迁,旧年俗渐去,新年俗不断形成,折射的是我国社会的文明进步,与经济社会发展密不可分。从19世纪中叶以来,我们的国家历经沧桑,特别饱受了帝国主义蹂躏,新中国成立至今只有70年的历史,过去国家的家底薄,解决老百姓“温暖”问题是最重要的社会课题,人们过年自然“守旧”较多,甚至是求神拜佛。真正是,新中国70年以来,我们的国家从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经济大发展,人民衣食住行大改观,自然,新的、美好的、更令人享受的年俗就会不断形成。

  春节热闹方式变迁折射新年俗渐成,说到底折射出的是国家的富强。所以,在享受新年俗时,我们更该感恩我们所处的伟大新时代,从中更激发对祖国的热爱,做一个努力奋斗的“追梦人”。这样,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才能更好地实现,人民生活才会更幸福。(作者系四川在线特约网评员)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