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文化教育 >> 正文
净化进校APP及群组,不妨让家长“吹哨”
http://www.scol.com.cn(2019-1-30 8:12:33)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许朝军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1月29日,记者获悉,北京市发布《关于加强中小学APP、互联网群组、公众账号管理的通知》,将全面排查整改中小学APP,微信群、QQ群等互联网群组和微信公众号、微博账号等公众账号。根据要求,发现色情暴力、网络游戏、商业广告等内容及链接,利用抄作业、搞题海、公布成绩排名等应试教育手段增加学生课业负担,传播违法违规信息及其他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问题的,将被立即停用、卸载APP、退订业务、解散群组、取消关注或注销公众账号,涉嫌违法违规的要报告网络信息管理和公安部门查处。(《新京报》1月29日)

  此前,教育部专门印发《关于严禁有害APP进入中小学校园的通知》,要求开展全面排查,建立学习类APP进校园备案审查制度,坚决防止有害APP进入中小学校园。包括北京市在内,全国各地都在开展相应的进校APP及群组等排查,旨在营造良好的“互联网+教育”育人环境,保障中小学生健康成长。

  排查目既为整治。随着网络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互联网+教育”已经成为一种全新的育人模式,但正如互联网是把“双刃剑”一样,信息技术进校园后,在发挥信息技术有别于传统教育模式育人优势的同时,其对学生健康成长的劣根效应也在逐渐凸显,不少APP披着“助力教书育人”的外衣走进校园,却暗藏营销和市场化运作套路,最终实现的是向师生和家长收费;个别APP明为教育服务,实则暗藏黄赌毒等非法资源传播,更是对青少年成长的潜在危害;个别APP和微信群组等虽然发挥了教育引导和管理沟通作用,但更衍生了与社会性即时通信工具相伴而生的发红包、拉票、炫富、攻击谩骂行为,有些在群组及APP工具上公布成绩、不当评价学生成长等,更容易给学生和家长造成潜在的教育危害……因而,上至教育部,下至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无不祭起整顿整治大旗,对进校APP及利用即时通信工具建立的群组等进行排查治理,这不仅是还原“互联网+教育”初始功能和作用的需要,更是净化校园环境、净化育人氛围、净化教育信息技术市场的迫切需要。

  我们没有理由去怀疑这场由教育部门发起的整治活动成效,我们更期待净化后的“互联网+教育”能早日纯净地彰显教育引导和辅助成长功能。但现实同样需要我们去理性面对这场对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至关重要的整治行动。事实上,相对于进校APP及利用即时通信工具围绕教育管理和家校沟通建立的各类群组而言,对其作用和成效最有发言权的,不仅仅是学校,而是学生和家长。同样,从对其实施监督管理角度而言,最有发言权的更不仅仅是学校,而是学生和家长。比如相对于走进校园的APP,微信群、QQ群等互联网群组和微信公众号、微博账号等公众账号而言,其风光旖旎的表象下是不是存在色情暴力、网络游戏、商业广告等内容及链接,是不是由利用抄作业、搞题海、公布成绩排名等应试教育手段增加学生课业负担,是不是存在传播违法违规信息及其他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问题等,学校和教师确实可以从管理的角度来实行监管和评价,但我们不能忽视这样一个现实,那就是相对于学生及家长这个庞大的APP及群组“受众对象”以及繁杂多样的运营内容而言,仅有学校和教师管理,力量式微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互联网信息技术背景下,海量的信息和天量的互动交流信息源,仅凭借学校和教师甚至是聘用人员来监管和处置,其难度及工作量甚至压力以及面临的捉襟见肘尴尬可想而知。在这样的氛围下,仅靠教育部门排查整治和学校监管,净化APP及群组的成效实在难以理想。

  从另一个角度而言,对接受的信息是否满意?对互联网教育信息服务是否接受评价状况如何?学生是利用信息学习成长的主体,最有发言权。相对于家长而言,对孩子成长的关心和健康的呵护主动,恐怕所有力量都难望其项背。因而,对孩子接触到的APP的评价以及对APP及群组提供发布信息的评判,不仅仅关注关心程度其他任何力量都无与伦比,而且评价和主动和评判的迫切,更接近于真实和呵护关爱状态下的教育愿景。很明显,如果学生和家长能参与到进校APP及群组的监督管理以及评价评判,对进校APP的运营监督和管理学生和家长都能“吹哨”,这对于净化APP及群组而言,才是最具现实意义和期待价值的干预力量。

  当然,家长的评价和评判相对于教育的科学与理性而言,必然带有主观性和片面性,而学生因为成长发育的实际,也难以对互联网背景下的信息技术做出全面客观的评价,相反还会出现对游戏和动漫“给高分”的片面和缺憾。但这都不能影响学生及家长对净化进校APP及群组的监管价值与干预效应。相反,我们应该相信这样一个事实:只要“吹哨”,哨音虽然曲调会有不同,但至少从刺耳警鸣角度而言,是立竿见影的震慑效应。同样,如果学校从管理和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及其育人质量的角度,对学生和家长进行科学的引导,引导学生正确甄别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垃圾并引导其规范互联网信息技术使用行为,引导家长正确面对孩子健康成长和成才、树立教育理性和育人行为理性,恐怕对进校APP及群组的监管将更加科学理性和到位。如果那样,岂不是净化进校APP及群组的监管动力源泉和净化干预利器!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