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时事政治 >> 正文
出现“小组长之王”并非好现象
http://www.scol.com.cn(2019-1-14 8:32:26)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向秋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一人身兼46职,这位副市长“有点忙”。近日,一份网友爆料的徐州政府文件引发网友热议。有关通知文件显示,江苏省徐州市常务副市长王剑锋一人担任了该市40余个“小组长”,如此多的兼职迅速引发网友的讨论。(1月13日《北京青年报》)

  根据通知文件,徐州市常务副市长王剑锋共担任46个议事协调机构的领导,其中组长17个、副组长24个、总指挥1个、主任1个、副主任3个。由于担任领导小组组长的数量多,其被有的网友戏称为“小组长之王”。应该说,出现“小组长之王”并非好现象。

  实际上,领导干部担任多个政府议事协调机构领导的情况并不鲜见。比如,在江苏常熟2017年曾公布的一份通知中,有一名干部的议事协调机构职务多达37个,负责的囊括了环保、水利、粮食安全等多个领域的事务。在广东省汕尾市某区2017年的一份通知当中,由区长兼任的区直议事协调机构的职务达到了43个。

  议事协调机构,是指为了完成某项特殊性或临时性任务而设立的跨部门的协调机构。面对重要的、特殊的临时性任务或突发事件,工作难以分解到单一机构,由高级别的领导挂帅,组织统筹协调、联合攻关,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推动工作顺利开展。

  然而,近年来,有的地方却出现“协调机构”过多过滥的情况。有的动辄就成立领导小组、协调办公室、指挥部、委员会,机构名目繁多,涉及行业五花八门。有的地方曾成立“推广足疗保健工作领导小组”“禁止午间饮酒办公室”,“奇葩”频现。

  随意设置领导小组,领导小组遇事先开会,一些事本来日常就能解决,却需要领导小组讨论决定,结果是“不发文不研究,不开会不落实”,容易造成会议多、文件多、检查多。一些领导小组本意是为了就某项专门性的工作进行协调,在实际操作中却容易造成职责不清,互相扯皮,反而导致行政效率低下。

  成立领导小组,由领导挂帅,往往被认为是领导对该项工作重视的体现。没有领导挂帅的工作,容易被认为领导对这项工作不重视。这造成“领导小组”越来越多,让机关干部形成“有领导好办事”的惯性思维。万事需要领导挂帅,把领导小组当成“万能钥匙”,长此以往,容易形成依赖思想和“懒政”惯性。

  出现“小组长之王”,表明一些地方议事协调机构过多、各种领导小组扎堆。徐州官方在回应中称,要结合本轮政府机构改革,开展议事协调机构专项清理工作。希望这样的清理来得更快一些,更彻底一些,挖掉“文山”之根,截断“会海”之源,让政府更好地发挥应有作用。(作者系天府评论新闻观察员)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