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理论思考 >> 正文
用好地方志 服务乡村文化振兴
http://www.scol.com.cn(2018-12-7 8:59:13)  四川日报    编辑:盛飞
作者:陈建春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高度重视修史修志,让文物说话、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地方志作为“一地之百科全书”“一方之全史”,不仅记录存史、传之后世,更重要的是服务当下、鉴古知今,在推动乡村振兴尤其是乡村文化振兴的大潮中,主动作为、勇于作为。

  重视吸取历史经验是我们党的一个好传统。早在1941年,中共中央发布《关于调查研究的决定》,就明确规定要“收集县志、府志、省志、家谱,加以研究”,把搜集和研究地方志作为了解中国国情和地情的重要途径之一。1958年3月,毛泽东同志在成都主持中央工作会议期间,专门调阅《四川通志》《华阳国志》,并倡议全国各地要编修地方志。1979年10月,邓小平同志在与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负责人谈话时说:“编辑出版年鉴,很有必要,这是国家的需要,‘四化’建设的需要。”习近平同志一直十分重视地方志工作,2006年,他在浙江省苍南县考察台风“桑美”灾后重建工作时,调阅《苍南县志》,并在与当地领导座谈时大段朗读了书中关于台风的记载,希望地方干部要以史为戒,科学决策,不断提高处置台风等自然灾害的能力。

  农村是传统文化发生、繁衍、生息之地。有“中国最后一位大儒家”之称的梁漱溟认为:“中国文化是以乡村为本,以乡村为重,所以中国文化的根就是乡村。”“落叶归根”“入土为安”“故土难离”正是人们对乡村浓厚感情的真实写照。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人口向大中城市迁徙,农业人口的减少,对传统文化的传承造成了一定冲击,致使传统文化基因在农村呈逐渐流失的趋向。乡村振兴,文化先行;乡村建设,文化为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都对乡风文明、乡村文化振兴作出部署。地方志作为我国独有的文化传统,现存的历代旧志约占我国现存古籍的1/10。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不仅反映了各个时代、各个地区的社会实际情况,还记述了前人的成败得失,闪耀着历史的光辉和智慧的光芒;在教化人心、重塑信仰方面,在景仰先贤、肃穆精神方面,在传播知识、促进文明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现实作用。

  治天下者以史为鉴,治郡国者以志为鉴。推动乡村文化振兴中,重视、研究、借鉴地方志蕴含的历史信息和地情文化,能够给人们带来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启示,有助于丰富头脑、开阔眼界、提高修养、增强本领。因此,要积极发掘地方志历史资源,在乡村振兴规划编制、文案创意到具体实施上,充分利用地方志文字记载并进一步挖掘地情资源,让地方志文化成为出谋划策、出力出彩的有力助手。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独具特色才有生命力、吸引力和影响力。应从地方志中了解当地历史,洞悉区域文脉,充分挖掘乡村文化内涵,与乡土文化元素及艺术符号相结合,从整体乡村历史风貌、地形地貌出发规划乡村建设,避免乡村建设千篇一律,千村一面,失去原有特色。注重提升乡村文化内涵,激活乡村文化生态,传承发展农耕文明。注重弘扬社会正气,传承优良家风,凝聚向上力量。加大农村文化设施整合使用力度,统筹推进民俗生态博物馆、乡村博物馆、村史馆等建设,传承乡土味道,留住文化根源。注重乡村振兴中资料的收集整理,规划编纂村史村志,用志书记录好乡村的伟大变革,充分展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乡村振兴,需要精神振兴。为此,要大力弘扬地方志承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传播弘扬地方志文化、地情文化的宣传大格局,重点围绕本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工作,抓住热点节点,认真谋划选题,抓好地方志文化、地情文化挖掘整理和提炼宣传;要顺应新媒体时代舆论传播格局,通过新建或改版升级网站、微信、期刊等平台栏目结构,对网站、微信、期刊等平台信息发布提质提速增量;要善于借力而行,加强与本地媒体的纵向沟通、横向联系,通过建立合作关系、开展合办栏目等形式,形成宣传地方文化的合力;要顺应新形势下宣传工作发展的要求,积极创新方式方法,努力探索地方志文化有声化、视频化传播模式和途径,让地方志“立起来、活起来、强起来”;要加强沟通汇报,争取有关方面支持公共文化场所的建设,采取新建、合建、融入等多种途径,整合推进方志馆(室)建设,努力让方志馆成为传承历史文脉、留住乡愁记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

  直笔著信史,彰善引风气。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最好的老师,用好用活地方志资源,站在历史文化这个巨人的肩膀,将历史智慧充分运用到乡村振兴中,必将有助于增强全民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文化自醒。(作者系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