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时事政治 >> 正文
扶贫干部要做“诲人不倦的老师”
http://www.scol.com.cn(2018-12-12 9:17:12)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林霜
作者:隔山打鸟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如果不好好帮扶,不被理解也就罢了,明明在努力干,在认真帮,还要被误解,甚至被辱骂殴打……”随着脱贫攻坚战役进入闯关夺隘的关键阶段,一些地方的干群关系也发生着值得预警的微妙变化。(12月11日,光明网)

  作为基层扶贫干部投身扶贫战场不怕流汗不怕累,只希望得到更多理解和认同。说到扶贫干部不被理解,确实让人憋屈,但是也不能因为受了委屈就满腹牢骚,一股脑地向组织诉苦了事。其实,不妨回头去思考,这样的委屈源于何因。毕竟脱贫攻坚还没取得最后的完胜,“一个也不能少”的任务尚需去继续努力地完成。

  有的贫困群众之所以不理解,究其原因看主要存在两个方面,其一是贫困群众本身原因,如:思想僵化、眼光短浅、对新生事物的认知不足、等靠要的观念还未根本转变。其二是来自于扶贫干部自身,如:行政命令式的帮扶,把自己主观的一些想法强加于群众导致群众反感;帮扶过程中或多或少的形式主义、本本主义作风让群众吐槽;因能力本领不足导致帮扶失败进而丧失群众信任。因此,要破解打好脱贫攻坚中的这一道道难题,还需要扶贫干部以做好群众工作为出发点,不能有群众不理解就心灰意冷而选择放弃,更应拿出足够的耐心,让自己做一个“诲人不倦的老师”,为贫困群众传道授业解惑。

  扶贫干部要做扶志的传道者。“人穷令智短。”人境遇穷困,难免会精神不振,久而久之就会让人失去对幸福生活的信念。于是有的贫困户以穷为荣,破罐破摔。此时,我们的扶贫干部切不可心浮气躁、急于求成,更不能有“恨铁不成钢”的思想,而是要从心理疏导上着力,从与贫困户交朋友开始,多与贫困户交流谈心,以各种形式的精神帮扶,帮助贫困户树立“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正确观念,改变其甘当“坐等派”、“伸手派”的行为习惯,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

  扶贫干部要做扶智的授业者。有句网路流行词叫“贫穷限制了想象”。一些贫困户长期贫困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对新事物的认知能力,在增收致富上缺乏发展眼光。于是有的贫困户在接收信息上宁可信其无也不愿信其有,不仅不能主动捕捉机遇,而且面对大好机遇也不能及时把握。作为扶贫干部应多从教育培训入手,帮助贫困群众增强文化素质,提升就业创业技能,唤醒贫困群众主动脱贫意识,增强脱贫的内生动力。俗话说“不怕办不到,就怕想不到。”通过贫困群众的思想解放,拓宽增收渠道。

  扶贫干部要做扶心的解惑者。扶贫攻坚,艰在人心。有的扶贫干部受委屈其原因就在于其与贫困群众之间没能真正心心相通。作为扶贫干部应从树立贫困群众信心上下功夫,时刻检视自己在帮扶过程中或多或少存在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教条主义、本本主义作风,在帮扶上少一些行政命令,多一些对群众意愿的尊重。与其遍地开花播撒“扶贫种”让群众不接受,不如突出一个点树立成功脱贫先例,发挥以点带面的引领作用,让贫困群众在成功信心中形成自觉和自愿。同时,扶贫干部在帮扶中应做到每句话,每个行动,每项举措,都要适合群众的利益,避免主观臆想,不能因自身的错误决断导致贫困户脱贫不成还反蚀“一把米”,让群众失去信心。

  扶贫攻坚本就是一项艰巨的工程,而不管是扶志、扶智,还是扶心、扶业,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扶贫干部付出真心、实心、耐心、恒心与爱心。“民心是秤,民心如镜。”,只要我们的扶贫干部真正做一名“诲人不倦的老师”,其所做的一切就会受到群众的理解与支持。说到底就是要增强群众工作本领。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