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社会民生 >> 正文
“杜牧墓地成菜地”,文物保护上演的是雨纷纷?
http://www.scol.com.cn(2018-11-28 9:00:00)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林霜
作者:郭元鹏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都出自晚唐著名诗人杜牧。11月25日,中国唐史学会专家学者和记者赶到杜牧墓遗址时,不敢相信眼前的景象——这里只是一片低洼菜地。(11月26日《华商报》)

  《长安县志》中记载:“《咸宁县志·陵墓志》载:‘杜牧墓,葬少陵原司马村先茔,自为墓志。’其墓建国后尚存,在司马村西南,高约7米,面积约1亩,墓顶有一大树,60年代遭平毁。”西安市于2012年公布的《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西安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的通知》正式认定,杜氏家族墓即位于长安区大兆街道,也就是今天的西安市长安区大兆街道司马村。

  经历了风雨烟尘,诗人杜牧的墓园没有倒下,而且保存还不错。没有想到的是,在这个时代里,杜牧的墓园竟然变得如此凄凉,想必在写下了“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诗句的时候,杜牧怎么也不会想到,这竟然成为了自己墓园的真实写照,那份凄凉油然而生。

  杜牧的墓园,毫无疑问的是,这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正是因为有着珍贵的历史价值,西安市在2012年将其列为了不可移动文物名录。按说,这个时候应该开展名正言顺的保护。恰恰相反的是,反而遭遇了“凄风苦雨”。如今的杜牧的墓园已经是“荒草凄凄菜盛开”了。墓园里被种植了各种各样的蔬菜。不仅如此,村民不时私自挖土盖房,仅仅在短短一两年时间内,7米多高的墓土便被挖尽。直至如今,冢的中心只遗留下一个方坑。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教授徐卫民看到现场感慨说,希望能按照史书记载将杜牧墓封土恢复起来,并建一个纪念馆,在清明节能够开展祭祀杜牧的活动。

  然而,即便今后这个墓园能够得以修复,问题是它还是“原来的它”吗?文物失去就不会再回来,再多的金钱也买不到“原来的文物”。更应该找到“杜牧墓园变菜地”的主要问题。古往今来,有多少珍贵的文物,有多少文化名人,有多少历史人物?可是,这些珍贵历史文物的境遇,却不是相同的。比如,杜甫的,李白的,为何就能保存很好?为何那些三皇五帝的,甚至连秦桧的,都能“成为手心里的宝”?这也难怪,历史太厚爱西安市了,给他们留下的文物太多了,多了就不知道珍惜了。

  我们不难发现,凡是“成为手心里的宝”的历史文物,都是能赚钱的文物,都是游客踏破门槛的地方。因为能赚钱,所以保存好。这才是该关注的地方。文物的价值,不是体现在能不能赚钱上,赚钱多少上。很多珍贵的文物即便不能赚钱,但是其历史价值并不少了丝毫。我们需要反思“不能赚钱的文物”该如何保护的问题了。

  “杜牧墓地成菜地”,皆因不如杜甫能赚钱?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