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铿铿蜀音 >> 正文
感动·感悟·感奋:扶贫英雄永不谢幕
http://www.scol.com.cn(2018-11-12 15:22:20)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史扬帆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一句问候、一张笑脸、一本记账簿,一个微信群,一条电话线,一套扶贫方案,一条增收路子,这些是她在扶贫中的标志。而她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45岁,定格在了扶贫路上。参加工作28年来,余芬始终立足岗位扶贫,怀着对党无限的忠诚,视贫困群众为自己的亲人,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虽然离开了,但她的故事还在群众中流传。(11月12日,《新华每日电讯》)

  在脱贫攻坚一线,总有一种无声的精神力量支撑着成千上万的扶贫干部攻坚克难、阔步前行。巾帼何须让须眉,脱贫路上铸英魂!四川泸州古蔺县广电局共产党员余芬走了,她的扶贫事迹却在当地广为流传,感人至深、发人深省,“您不认识我,我却记住了您。” 古蔺县干部群众自发哀悼送别余芬,再多的不舍只能化成泪水与祝福。然而,扶贫英雄永不谢幕,从余芬身上当拾起感动、感悟、感奋的精神力量。

  感动于余芬的民生情怀。宗旨意识、群众观念并非宏大的叙事,而是体现在小事小节上。对余芬而言,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她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得知周光文、胡克勋新房建成,原有电视机都有故障,余芬拆下自家电视机,又上街买了一台,尽管天黑路远,却坚持要将电视送去,为的是让周光文的母亲吴仁芬在生日当天能看上电视。电视分发完毕,担心吴仁芬回去的路上不安全,余芬执意要开车送大娘回去。关心群众疾苦的本色,决定了余芬必须做到最好。当个人利益与群众利益相冲突时,她不计个人安危,考虑的是将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

  感悟于余芬的一片赤忱。与群众心贴心、交朋友,用真心换民心,余芬用自己的真诚打动了身边的干部群众。余芬到贫困户家里走访,拉过凳子就坐,端起水碗就喝,诠释了“不讲究才能不生分”的道理。她把群众的琐碎小事当成天大的事来办,得知周应海的老婆赵绪端因嫌家穷出走后,余芬不厌其烦地打电话、发微信做思想工作,用亲情、责任感教化她,最终促成了这个家庭破镜重圆。对工作的负责和细心,正是靠着这股子执着韧劲,余芬把扶贫工作做到了极致,20多年来,她直接帮扶的26户贫困家庭全部实现了脱贫。

  感奋于余芬的良好家风。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余芬崇从小就拜革命先烈、热爱红军,她的红色气质深深影响着家人,动员和鼓励着家人参与扶贫,几年下来,丈夫陈开政已义诊贫困户583人,减免医疗费25万多元。好的家风更体现为对家人的严格要求上,儿子考上北大,余芬带头响应党的号召、移风易俗,坚持不办升学宴,成为了当地的一段美谈。余芬向来节俭,为了贫困户能过上好日子,宁愿自己过苦日子,床上铺的棉絮是旧衣服打碎做成的,沙发上的抱枕是用旧羽绒服做的,但对资助学生上学从来不吝啬,这些年她先后资助了15位学生,其中有11人考上了大学。

  扶贫英雄永不谢幕,余芬的事迹仍在发酵,影响和感染着每一个人,她用一生诠释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力量,履行了共产党员应有的担当,感动、感悟、感奋,这便是从余芬身上汲取到的精神力量。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