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理论思考 >> 正文
德国会展经济发展经验的启示
http://www.scol.com.cn(2018-10-12 9:52:31)  四川日报    编辑:盛飞
作者:刘大成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会展业公认为是与旅游业并列的高端“无烟”产业,会展经济更是汇聚资源、拉动消费的产业生态圈。经过18年的发展,西博会已成为观察中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窗口。四川如何以西博会为基点发展会展业和会展经济,德国经验值得借鉴。

  会展业源自1890年的德国莱比锡样品展览会,而后在全球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蓬勃发展。百余年来,德国一直在全球会展业独领风骚,国际著名的贸易会展有近三分之二由德国举办。德国拥有百余家会展公司,70多个会展城市,各著名城市都有着全球闻名的会展中心和会展公司,且主题分明、特色突出、分工明晰、配套齐全。柏林、杜塞尔多夫、科隆、法兰克福、汉诺威、慕尼黑等各类展会每年都吸引着大批全球专业人士前往,德国经济展览和博览会委员会发布的2017年全球展览公司收入榜单中,法兰克福展览、杜塞尔多夫展览、科隆展览、汉诺威展览和慕尼黑展览等五家德国展览公司位于全球前十名,德国会展行业企业总收入达到了37亿欧元。

  德国会展经济还扶植了德国铁路公司旗下的辛克物流(Schenker,也称“全球国际货运”)的崛起。源于德国会展物流的超高利润,辛克物流不仅成为全球空运第二、海运第三、欧洲陆运第一的运输公司,还成为一度占领近80%会展物流市场的专业物流公司。

  中国在会展经济上尽管发展增速较快,也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由于整体起步较晚,当前在国际影响力上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西博会在新起点上再出发,不妨借鉴德国会展经验,在运作国际化、功能多元化和人才专业化上做足文章,让西博会在未来发挥更大作用。

  运作国际化。德国各举办会展的机构,除不断拓展扩大本地会展的时空和规模外,还积极通过国际招商,吸引更多有实力举办国际性行业会展的外国机构到德国展示现代科技成果。同时注重国际合作交流,参与国外会展行业的竞争,有的直接在国外主办会展,有的派驻人员协办会展,还有的被聘指导会展。西博会的国际化程度也在不断提高,可以学习德国经验,提升国际化的内容,根据实际优化国际化方向。

  功能多元化。德国会展公司实行多元化经营,除主办展览会的“主业”以外,还注意充分利用场所、人才和环境资源,经常举办各类体育比赛、文艺表演、节日庆典等社会活动,进一步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齐头并进、互相促进、互相发展的经营格局。多特蒙德会展公司不仅举办行业会展,还经常性安排国际明星演唱会和网球、橄榄球等赛事,既合理使用了资源,又提高了会展的知名度,还增加了会展的经济效益,为扩大规模、维修场所和更新设备提供了经费支持。西博会作为一项大型会展,举办次数有限,时间间隔也较长,如仅限于会展,不利于做大西博会品牌。应使西博会功能多元化,不定期举办以西博会为名义的各类中小型会展、赛事等,这不仅是对主会展的“预热”和“保温”,也是对西博会品牌的积久沉淀,博鳌论坛就在这方面进行了较好的尝试。让西博会不落幕,功能多元化无疑是一个好的思路。

  人才专业化。专业化会展公司的生存发展有赖于人才保障,高素质的会展人才为德国会展业的发展提供了支撑,会展专业人才的培养、选拔和引进极其重要。汉堡、洪堡等高等院校设有会展专业,系统传授会展理论,每年政府给予资助举办会展业培训班,交流研讨问题。德国AUMA创立了一套系统完整的专业人才培养系统,通过课堂和现场教学,更新思想观念,明确运行方式,把握工作环节,提高工作效率。四川高校资源丰富,具备条件开办相应会展专业,政府可以在这方面发挥引导作用。

  持续迭代而引人瞩目的西博会平台,既可以有效地引入国内外的资源而带动商流、人流、物流、金融流和信息流融合,又可以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倡议的机遇,催化会展的市场运行机制,培育有全球竞争力的本土会展业生态。(作者系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