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经济生活 >> 正文
整治食品谣言应朝着“治本”方向发力
http://www.scol.com.cn(2018-10-9 7:58:25)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刘天放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塑料紫菜、棉花肉松、橡胶面条……每隔一段时间,食品安全谣言就会卷土重来。“食品谣言超九成来自微信、微博。”《2017年食品造谣治理报告》显示,微信是食品谣言传播主平台,占比高达72%,其次是微博,占21%,二者以超过90%的传播量成为传播食品谣言的主要渠道。(10月8日《科技日报》)

  该报道称,网络食品谣言成重灾区,治理需打“组合拳”。这个观点无疑正确,但关键在于,“组合拳”该怎么打,即便是“组合拳”也有主次之分,重点非重点之分,或责任的轻重之分。众所周知,食品谣言泛滥已成为社会的一大顽疾。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信息传播的范围更广、更及时,却也客观上为谣言传播提供了方便。而食品谣言主要靠网络传播,因此,整治食品谣言也可视为“净网”的一部分。

  食品谣言泛滥的成因复杂,因为总是有一些心怀鬼胎者或自以为是者,或发起谣言或推波助澜。而民众对科学知识乃至常识的掌握并不充分,加上微信等自媒体容易传谣,以及真相滞后等,于是造成了食品谣言满天飞。仅靠打击,惩处一批又一批网络谣言的制造者和传播者,肯定不能从根本上减少甚至杜绝食品谣言的传播,也肯定是“指标”而非“治本”。因此,在严厉打击和惩处谣言制造者和传播者的同时,还要在其他方面持续发力。

  民众缺乏科学知识,轻信谣言,说明平时对科学常识的普及还显得不够,这导致倡导科学传播的空间被挤压。放眼望去,就连不少社会精英拜倒在“大师”的脚下。为了求平安、保发财,精英们对这些伪大师极力追捧。这反映出当下我国伪科学当道,科学难行的窘境。更说明科学精神荒芜,不但在平民百姓中蔓延,越来越多的精英们也在迷信伪科学,树立了很坏的榜样。如果全社会缺少了本该有的崇尚科学的好风气,那么,下到社会平民,上到社会精英,都将是食品谣言的潜在传播者。

  此外,谣言往往“跑赢”真相也很值得关注。去年,收藏家马未都现场切开了放置400多天却没有腐烂的西瓜,并提出“能否对食品安全放心”的质疑。随后,国家食药监总局网站转发了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副研究员的文章《马未都,不懂别瞎说!西瓜400天不腐挺正常》称,西瓜表皮可以呼吸导致水分流失,瓜的风干和其他果蔬风干并无本质差异,跟食品安全没有关系。马未都是社会名流,粉丝众多,也许是看到他影响力大,于是官方出来澄清。马未都是名人,否则,权威部门能这么“及时”出来辟谣吗?

  有专家指出,治理食品安全谣言需要打好“组合拳”。“确保食品安全,严惩食品安全谣言的传播,不仅需要政府部门下重拳、出狠招,还需要企业、协会、学会、新闻媒体、专业机构、社会公众等共同推进,织密食品安全的防控网,全力构建科学化的治理模式。”这说明,造成食品谣言泛滥的原因来自多方面,必须在众多环节上用力,多措并举,尤其要在如何预防食品谣言上做足功课。

  攻破食品谣言不难,辟谣不难,让公开真相“跑赢”谣言,只要认真履职,恐怕也不算难,而如何建立长效机制,不断提高民众的科普知识,普及食品法,建立失信惩戒机制等,恐怕才是“最难”,这需要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对食品安全常识的普及,不能热一阵、冷一阵,也不能紧一阵、松一阵。惩处谣言的制造者和传播者,是权宜之计,而对民众科学知识的普及,建立长效监管机制才应该是重点,如此才能防患于未然。由此,整治食品谣言的“组合拳”,应朝着“治本”的方向发力。(作者系四川在线特约网评员)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