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社会民生 >> 正文
谁来保护“找不到血管”的护士?
http://www.scol.com.cn(2018-10-10 8:08:38)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宋鹏伟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近日一篇“给力!医务科长:我们的护士没错,为什么要道歉?”的文章刷遍各公众号和网页,据悉,该护士是在广东省某医院的儿科工作。在给一个五个月大身体较胖的宝宝输液时,手背足背轮流扎上止血带后,仍然找不到血管,最后在头部找到一根极细的血管,进针没有回血,退针就出现了红肿。最后该护士找来同事帮忙,在第五针终于扎上。家人闹着要赔偿要说法,一针索赔1000元。(《医师报》10月9日)

  这是一幕家长们熟悉的场景:孩子疼得哇哇大哭,护士却始终找不到可以扎针的血管……脾气好的,选择了宽容和忍耐;脾气差的,难免口出怨言,甚至发生冲突。

  护士很委屈,没有谁比她更想一次成功,怎奈孩子的血管实在太细;孩子也很无辜——这难道能怪我吗?家长的愤怒也不是完全没道理,孩子那么娇嫩的皮肤,本就受到病痛折磨的身体,就让你“屡败屡战”?不可否认的是,给孩子扎针的难度,的确要大于成人,可恐怕也没有人否认,同样是难找的血管,经验丰富的护士成功率更高。

  可见,其中有两个变量:一是扎针的难度;二是护士的技术水平。诚然,水平离不开实践,每个老护士也都是从新护士一路走来的,如果总不让新护士上手,那么他们的水平便很难提高,长期来看也于患者不利。不过,道理虽是这个道理,却很少有人愿主动“献身”,尤其是发生在忍耐力极低的婴幼儿身上,家长们更是难以忍受,很容易在焦虑与烦躁中爆发。

  血管不好找是事实,连扎几次不成功也不能算责任缺失,更不属医疗事故,所以护士的行为没有对错之分,只有是否足够照顾病患情绪的差别。这方面,医院其实可以做得更多:首先,在容易发生冲突的儿科,尤其是面对血管难找的婴儿时,轻易不要让实习护士上手,即使使用的是新护士,身边最好也配备一个有经验的老护士。一旦发生连扎两针都不成功的情况,及时让经验丰富者替代,至少给家属以“医院很重视”的感觉;其次,要给病患及家属“打预防针”,事先强调可能出现扎针困难的情况,让患者家属做好心理准备;最后,连续扎针失败时,让家属决定是否继续,忍受不了可以转院。总之,要避免将缺乏经验者放在火山口上,同时让患者家属知晓可能出现的意外,尽可能避免冲突的发生。反之,如果医院完全不把病患的感受放在心上,一味将其看作是医疗常态,便极易引发纠纷,不仅是家属有怨言,对护士也不公平。

  “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医生特鲁多的铭言永不过时。医学是冰冷的,医疗却应该充满人文关怀,医生也该有感同身受的同理心,在意病患的感受。即使那是难免的、必定有人要承受的,也可以做得更多、做得更好。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