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经济生活 >> 正文
“张小平离职”事件:莫以惜才之名“卡才”
http://www.scol.com.cn(2018-9-29 7:40:15)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李蓬国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近日,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原副主任设计师张小平离职事件引发社会较大范围关注。为回应公众关切,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现将有关情况说明如下:2018年3月,张小平向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提出辞职申请。出于爱惜人才考虑,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与张小平进行了多次沟通和挽留,但其离职意向坚决,并在单位未批准的情况下自行离所。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承办人向仲裁庭提交了《张小平参与我所型号研制情况》材料。承办人因急于达到让其回所脱密的目的,在材料中措辞失当,夸大了张小平在所参与研制项目中的地位和作用。(9月28日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官方网站)

  近日来,一篇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以红头文件方式“喊话”原副主任设计师张小平,称其离职直接影响中国登月工程,要求其返回研究所脱密的文章刷爆朋友圈。目前,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发布官方通报称,该研究所挽留张小平是“出于爱惜人才考虑”,而夸大张小平的地位和作用,则是因为“承办人急于达到让其回所脱密的目的”。对此,我不敢苟同。我以为,该研究所是在以“惜才”之名“卡才”。

  那篇引发热议的《离职能直接影响中国登月的人才,只配待在国企底层?》自媒体文章,晒出了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题为《张小平参与我所型号研制情况》的红头文件。文件提到张小平所负责的工作是发动机研制过程中“最关键的技术岗位”,张小平是“灵魂人物”,“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他的离职“从某种程度上会影响到我国载人登月重大战略计划的论证和策划工作”。也就是说,张小平“离职影响登月”正是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红头文件的本义,并非他人臆断的结论。

  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的通报承认,《张小平参与我所型号研制情况》材料是他们提供给仲裁庭的,“承办人因急于达到让其回所脱密的目的,在材料中措辞失当,夸大了张小平在所参与研制项目中的地位和作用。”既然文件是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提供给别人的,并且盖了单位公章,但研究所把责任推卸到“承办人”身上,就近于耍无赖了。而且,如果真是出于“让其回所脱密的目的”,那么,只要阐明张小平的工作涉密即可,又有什么必要夸大他的作用呢?

  27日下午,北京青年报记者联系了张小平之前就职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六研究院院长刘志让,他表示,张小平“本人擅自离职,经多次谈心做工作无效,为挽留此人,单位通过法律途径提起仲裁,在提供给相关机构的材料中有夸大其作用和贡献的表述,被其及网络利用进行炒作。明明是该单位出于自身目的,故意“夸大”张小平的作用,却反过来责怪对方“炒作”,这就属于恶人先告状,倒打一把了。

  上述自媒体文章称,“据爆料,张小平的待遇是12万一年,跳槽后加入了北京蓝箭空间科技有限公司,年薪直接达到百万”。刘志让则表示,“培养人才是付出代价的,单位希望挽留是可以理解的,我们要为大批基层默默无闻工作的人点赞,更要看到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离不开自力更生、无私奉献的航天精神。”

  也许说张小平原年薪12万有“夸小”的成分,跳槽后年薪百万也有“夸大”的成分,但他坚决离职,很有可能是因为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在待遇和地位方面都未能体现他的价值。当他提出离职后,研究所“出于爱惜人才的考虑”,就多次找他“谈心做工作”,谈心无效后,就“通过法律途径提起仲裁”,并且“在提供给相关机构的材料中有夸大其作用和贡献的表述”。说到底,该单位并非真正“惜才”,否则不会等到人才要离开了才发现他的价值。如果真心想要“挽留”,就应该拿出诚意,承诺给予与他的贡献相匹配的待遇和地位,而不是“谈心”和“提出仲裁”,通过夸大其词来达到“卡人”的目的。

  总之,人才是第一资源,重视人才不能口惠而实不至,不能总是要求人才“默默无闻”“无私奉献”。无论是国企还是私企,都应该让“有才”之人“有财”且“有位”,人才和企业才有出彩的机会。另外,人才流动是正常现象,“跳槽”也是个人的合法权利。企业应以平常心对待人才的流动,不能以“惜才”之名“卡才”,否则,即便留下了人,也留不住心,是“双输”的做法。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