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经济生活 >> 正文
传承中秋节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
http://www.scol.com.cn(2018-9-23 9:26:17)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林霜
作者:刘天放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中秋节临近,月饼市场的销售战已拉开大幕。中秋节吃月饼,已成为所有中国人的“标配”。一块小小的月饼,表达着人们对团聚、圆满等亲情的渴望,还饱含着中国人无尽的乡情,还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稍感遗憾的是,如今过中秋节,月饼的商业味儿越来越浓,月饼不仅越做越讲究甚至昂贵,眼睛只盯着高档月饼,却无形中把中秋节本该有的文化传承,以及本该表达的各种深意忽视了。当然,近些年在遏制高价月饼上效果明显,但把传统节日过出文化品味,才更符合时代要求,也才能体现出中秋节本该有的要义。

  中秋节里,有些人过的不是节日的传统,不是赏月、团圆、吟诗、作赋,却把节日的商业外延无限放大,以至于忘记了中秋节的文化内涵。因此,匆忙的生活节奏中向物质狂奔的人们,需要把中秋节过出文化味儿,如此才能使中秋节回归本源。而即便是创新,也不能丢掉传统文化的根,否则,无疑起不到借中秋节使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的目的。

  其实,中秋节富含深意。就拿阅兵来说,作为中秋节的吉祥物,月饼包含了丰富的民俗文化、人文价值。月饼的图案大都以团圆、祈福、康宁、如意为主题,是民族文化的宝贵遗产。所以,一定要让月饼的口味、品味、文化味并举,使月饼“味味俱全”。月饼,对于如今的中国人早已不再是奢侈品,从食用角度上看,也早已不是填饱肚子的单纯食品了。那么,给月饼的功能之外,增添一些让人共同追求的文化价值,就是在突出中秋月饼这个“文化符”,使其承担起凝聚人心,瞻仰过去,憧憬未来的责任。

  像其他传统节日一样,中秋节也是中华文化长期沉淀的结果。中秋烤月饼、吃月饼,不是简单的填饱肚子,不是看谁送的月饼价格高、颜值高,更不是拼“天价月饼”,而是要让承载着深刻文化内涵和浓郁的月饼更有历史感、亲情感、乡情感、人情味。如今,中国人的物质生活现已今非昔比,只有让中秋节返璞归真,月饼才不会“变味”。中秋一过,价再高、再金贵的月饼也会失宠,而中秋节独有的文化内涵却将能继续延续,富含的团圆、吉祥、美满的寓意也才能将长常驻。

  如今市场上的“月饼”五花八门,但别忘了,无论烤出什么样的月饼,只有突出其文化内涵,才能长久。有些当就曾出现过“文化月饼”。这些月饼为了在包装盒上凸显新意,在传统文化中提取素材,寓意百子千孙、延年益寿的祝福,并以“周礼、秦风、汉典、唐韵”为系列主题,开发出“文化月饼”,给不同包装衬托出不同朝代的文化符号。打文化牌,以求提升月饼的情感元素,就是一种很好的尝试,非常值得推崇。如果不能体现出中秋节特有的文化寓意,哪怕是“天价月饼”也没有任何品味。

  事实上,月饼首先是一种文化,其次才是一种美食。中秋节是民族文化的长期沉淀,而吃月饼,就要吃出文化的味道,唯有文化内涵的月饼,才能唤起民族自豪感,凝聚民族精神的力量。月饼传承着古老和淳朴的中国文化。中秋月饼,能不能吃出一点文化味,是对商家智慧的考验。只有烤出“文化味”,吃出“亲情味”,才能让传统节日焕发生机和活力

  中秋之际,带一盒富有文化寓意的月饼,看望父母长辈,与家人分享快乐,吟诗作赋,那份情感、那种温馨,定会化作浓浓的人间真情。客观地讲,中秋月饼的味道确实变了,但无论怎么变,围绕着中秋文化的内涵永远不会变,即便再商业化,也要保留那份珍贵的文化内涵。中秋月饼,吃的是一种仪式和文化。让我们珍视这种仪式和文化,以让自己更有归属感,吃月饼别忘了传承中秋文化,以增强民族凝聚力,这也是在为中国梦凝心聚力。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