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文化教育 >> 正文
勤工助学供大于求,高校应有更大情怀
http://www.scol.com.cn(2018-9-10 8:35:37)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刘天放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教育部、财政部近日公布《高等学校勤工助学管理办法(2018年修订)》,提高了大学生参加校内勤工助学临时岗位的时薪,从2007年的不低于8元/小时提高到原则上不低于12元/小时。即便如此,记者近日对北京部分高校面向本科生的勤工助学岗位进行了调查,发现多数学校只有50%至60%的岗位是由困难学生担任的,勤工助学岗对困难学生来讲供大于求。(9月9日《北京青年报》)

  高校勤工助学岗位“供大于求”,其实就是学生“不买账”。虽然《管理办法》将时薪标准增加了4元,但很多学生都觉得每小时12元的薪资还是有些低。学生干满一个月,也只能拿不到500元的工资。要知道,勤工助学必须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经历,如果回报与付出不成正比,学生当然不买账。对于大学生来说,不是他们不愿意勤工助学,但通过“性价比”计算后,付出同样的时间和精力仍无法满足其诉求,那么还不如直接到社会上打工划算。

  那么教育部、财政部公布的《高等学校勤工助学管理办法(2018年修订)》,是不是在小时工资上设定过低呢?也不全是。如果是在北京这样的发达地区,每小时12元肯定过低,但如果放在其他地区,如偏远或欠发达地区,哪怕是一些中等消费水平的地区,每个月能拿到500元左右的勤工助学工资,就不算太低。只是,各地的物价水平不同,消费水平不同,这就造成了勤工助学每小时12元在北京这样的地方供大于求的尴尬。

  正像报道中给出的一个原因,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校外做兼职,如做家教或其他工作,不少都是时薪最低几十元起。名校的学生时薪接近百元,清华、北大的学生更是在150元上下。而即便那些家庭贫困的学生,也不会因为每小时12元的校内勤工助学薪资,去占用宝贵的学业时间。尤其是对这部分学生来说,要想在保研、考研、求职等方面更具有竞争力,就必须舍得时间和精力才行。而对另外一些想出国深造的学生,时间和精力更是不容占用。

  可见,校园勤工助学的薪接低,加上更多学生不想让自己有限的时间和精力被占用,两个原因叠加,才是勤工助学不受待见的主因。当然,这是在北京,如果在消费水平一般的地区,未必会出现这种状况。而《管理办法》仅是就全国范围制定的一个参考。据记者调查,虽然有些北京高校也调整了日薪,多数高校勤工助学临时岗的时薪在12-18元之间,但还未达到北京市规定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最低时薪24元的标准。而城区的小时工收费也已达到每小时35元左右。就是说,与北京市的最低日薪相比,勤工助学的日薪低得多。

  而北京等发达地区毕竟是少数,考虑到全国的实际情况,也不可能就此对《管理办法》再做出调整。毕竟,高校的勤工助学薪资,与社会上的营利机构提供的薪资还不能混为一谈,仅是为贫困生提供的一种变相“福利”而已。不过,每小时12元的薪资对于生活在北京的人来说确实没有多少吸引力。因此,类似北京这些地方的高校,当有更大的情怀,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为这部分勤工助学的学生释放出更多善意。

  而且,高校在勤工助学的制度设计上,也应该更细致一些、更有情怀一些。有条件的高校,甚至可以多设一些与教学或科研密切相关的岗位。如此,勤工助学的学生既能够得到经济上的回报,还能从中获得学业、学术等的锻炼,以此弥补由于勤工助学被占用的时间和精力。就是说,类似北京地区的高校,即消费水平较高地区的高校,都应该在勤工助学的制度设计上,更科学而客观地考虑学生的获得感。这既是高校应有的责任,也是本该具有的一份情怀。(作者系四川在线特约网评员)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