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文化教育 >> 正文
“高考调包案”不能任由舆论猜测
http://www.scol.com.cn(2018-8-9 8:14:51)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许朝军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近日,一篇《四家长质疑考生答题卡调包,纪委介入检察官实名举报》的自媒体文章,在朋友圈疯转:4名来自郑州、洛阳、周口等城市的家长表示,4家孩子今年的高考分数与以往成绩、高考后估分严重不符;他们怀疑孩子的答题卡被人调了包,并向纪检监察部门实名举报河南省高考招生办公室相关负责人“滥用职权、组织考试作弊、内外勾结”。(《新京报》8月9日)  

  高考时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对每个家庭都具有举足轻重意义的话题,所以,当言辞凿凿的举报信内容以及相关证据被披露后,立即引起舆论的轩然大波。在这场舆情日益升温的信息波中,舆论反应仍是泾渭分明的两大阵营,一方面是从高考的程序和严格管理的角度,分析所举报的各类信息几乎经不起推敲,而且也存在诸多疑点,有些舆情更是从考场和考试管理、考生应激反映等方面,慎密地论证得出这样的举报,很有可能是一场“乌龙闹剧”;而另一方面则以家长为代表,用无可辩驳的证据和相关材料以及笔迹迥异等对比,义愤填膺地声讨招生部门和招考管理漏洞,其背后更跟随了众多的质疑声音和声讨浪潮。  

  面对“高考掉包案”的不断升温,事发地的河南省教育厅8月6日晚8时许发布情况说明,

  称为维护高考工作的严肃性,纪检监察部门正在依法依规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将及时向社会公布,接受广大人民群众监督,维护高考公平公正,维护高考良好声誉。但这些并未让舆情充分降温,很多质疑之声还是此起彼伏。

  事实上,我们没有理由怀疑高考的严肃性和各地依法从严维护高考权威的相关机制制度和措施,我们也没有理由去怀疑涉事家长的证据就存在疏漏和不足为信。但关键是,相对于高考这一全民关注的焦点热点而言,事实自有公论,名义和舆情关切背后的问题,却更应该引起关注。首先,相对于高考而言,招生部门每年都用足了心,并且再相关监督管理机制上也无可挑剔,但在相关信息的也更能光公开方面,却还有欠缺。比如高考阅卷现场信息的公开,比如高考全程监督民意力量介入的微弱,比如高考成绩公开查询质疑应对和公开机制的不到位等等,这些都导致高考还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一边是公众关注的焦点热点,一边却是公开的不到位和不全面,丝微的质疑必然就能引发民意中“焦虑效应”的扩大,每年都会出现“高考分数质疑舆情事件”也就不足为奇了。

  其次,在高考监管中,最让公众尤其是考生和家长关注的,莫过于考试纪律是否严格,试卷阅评是否公正,录取是否公开。其中考靠试卷信息尤为至关重要。但目前各地高考试卷管理基本上采取的是封闭式查阅制度,也就是考生如果对考试分数有异议,由考生提出申请,然后内部查阅最终给考生回复,这个过程考生基本无缘原始试卷,也无缘目睹试卷查询行为,很难导致有异议考生和家长对查阅复核的信服程度。与此同时,相对于高考而言,虽然有独立的招生考试服务部门,但隶属于教育部门管理,相对于河南省考生家长质疑的“高考掉包案”而言,即便是河南省教育厅纪检监察组织介入,也无法摒除自己人调查自己人的嫌疑,因而也无法让家长从根本上消除疑虑和焦灼。

  相对于“高考调包案”而言,如果任由舆论猜测,只会让高考制度以及民意不堪其压。消除民意焦灼尤为关键,但关键之关键在于及时认真调查并及时公开调查结果。但综合上述分析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高考掉包案”不能任由舆论猜测,而应该及时进行科学的调查和信息公开,目前最需要做的,首先是由纪检监察部门尽快介入,联合教育、招生、公安、检察组成独立调查组,对该案件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并及时公开调查进展情况,平息民意焦虑。其次,不管事实真相到底如何,出现这种现象,至少说明民意对高考信息公开还存在渴求和现实不能满足之憾。因此,招生部门应举一反三,在高考信息公开上做文章,进一步推行高考全过程信息公开以及邀请独立民意代表监督公开等,同时可以尝试进行高考试卷有条件申请公开等机制制度改革,为高考异议和争议等提供制度性纾解出口,这样对于促进高考公平、解决类似的舆情风波,都意义深远而值得期待。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