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社会民生 >> 正文
让“七夕”飘出更多传统文化的浓香
http://www.scol.com.cn(2018-8-17 7:40:38)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刘天放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今天是“七夕节”,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近年来,一些人把“七夕节”当成“情人节”来过。但从很多方面来说,七夕节都与情人节迥异。牛郎和织女的动人爱情故事,大家都很熟知,但七夕文化价值并非仅限于爱情。七夕为我们提供了厚重的文化遗存,包括爱情观、劳动观、进取精神、道德观、责任感等。七夕文化的底蕴厚重而芬芳,而让“七夕节”飘出更多传统文化的浓香,就是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添砖加瓦。

  西方2月14日的情人节(圣瓦伦丁节)是一个充满温馨和浪漫色彩的节日。一个比较认可的说法是:公元250年罗马皇帝克劳迪二世认为结婚的男子没有战斗力,故颁布严禁士兵结婚的法令。这导致许多年轻人偷偷地到主教圣瓦伦丁那里秘密结婚。当局得知后就把主教关进监狱,后被斩首示众。西方情人节是想获得爱情自由,以及对抗强权。庆贺的方式是咖啡、鲜花、巧克力、情人卡、丘比特弓箭形的嘴唇、在古怪礼帽上筑巢的鸽子……

  而中国的七夕节就不同了。“七夕”不仅包含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还有家庭伦理、夫妻忠贞、乞巧、祈福、成人礼、关爱生命、保护弱势群体等众多内涵,饱含着丰富的文化元素,积极的价值观取向。例如,传说中的织女,被迫与牛郎分开,但她没有沉醉于荣华富贵,而牛郎对爱情也是执着地坚守到底,“长相望,不相弃”。再如,农耕文化中,七夕文化中的乞巧、祈福活动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劳智慧、自强不息、勇于创造,不断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精神。正因为七夕文化深深植根于传统的沃土之中,才历经数千年经久不衰,传承至今。

  尤其是七夕文化中的家庭伦理,对当代人树立正确的社会家庭伦理观,起到了引领作用。古人倡导夫妻忠贞不渝,互敬互爱,对家庭观念中的责任感,以及尊敬长辈,赡养父母,教抚孩子,邻里和睦,勤俭持家等,就是在提倡家庭美德。家庭美德属于家庭道德范畴,是调节夫妻、父母、子女、兄弟姐妹、长辈与晚辈、邻里之间,甚至调节家庭与国家、社会、集体之间的行为准则,也是评价恋爱、婚姻、家庭的行为是非、善恶的标准。这对目前年轻人婚姻草率,对家庭缺乏责任感,对孩子的教育不管不问的现象,是一个很好的参照甚至警示。

  而七夕文化中的创新精神,更值得我们传承。七夕节的乞巧、祈福活动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勤劳善良,勇于创新,聪颖智慧,不断追求幸福生活的精神。乞巧活动的核心是创造,不断激励中国人追求幸福,不断创造,不安于现状,且代代传承,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而祈福从根本上讲就是祈求平安、幸福、和谐、安宁,这深刻地体现了中华民族“和谐”文化的精神实质。

  所以,从源头、信仰、地域、方式、背景等等来看,七夕节与情人节有着很大的不同。虽然牛郎织女的故事本身包含爱情,其情感取向也有被世人认可的价值,但其文化内涵还是与情人节有所区别,即不是单纯的“情人节”,而是寄托了更高向往的对家庭、亲情、劳动、创新、友爱的延伸。七夕文化,还集中反映了妇女勤劳朴素的品质和奋发向上的精神,传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美德,体现出她们的理想和追求,即通过提高自己心灵手巧(针织)的本领,开拓出属于自己和家庭的幸福天地。

  可见,让“七夕”飘出更多文化的浓香,唤回其厚重而丰富的价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发掘和传承的过程中,一定要找到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价值的契合点,避免七夕节的过度商业化、娱乐化,甚至低俗化、庸俗化。七夕文化的爱情观、劳动观、进取精神、道德观、责任感等,都积极向上。我们应该把七夕节作为一个契机,挖掘更多的文化内涵,使其更好地滋养民众。这样做,就是在积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也是在凝心聚力,为中国梦助力。(作者系四川在线特约网评员)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