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时事政治 >> 正文
莫让基层“创新”变了“味”离了“谱”
http://www.scol.com.cn(2018-8-10 8:48:19)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王京凯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然而,在一些基层发现,原本值得鼓励和提倡的创新却被贴上了“出政绩”“见效快”“有亮点”的标签,这种包裹着“华丽外衣”、实则“空洞无内涵” 的“创新”,着实要不得。

  创新是一种“态度”,切莫“好大喜功”。古人云:“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创新是对“人类在进化过程中通过新的思维、新的手段、新的途径不断解决问题”的一种描述,创新讲究的是主动改造环境、探索方法、解决问题。自上而下,各级在部署工作时都强调一个“新”字,“新要求”、“新思路”、“新举措”……紧跟时代潮流,为了工作需要,开展创新需大力提倡、无可厚非,但某些“别有用心”的干部为了迎合上级,大搞“目的不纯”的创新,催生出一些“关起门来创新”、“拍着脑门决策”的现象,往往这些所谓的“创新”外表看似“光鲜亮丽”、“熠熠生辉”,实则偏离了解决问题的本意,偏离了服务于民的初衷,让创新变了“味”、离了“谱”,成为了一些干部邀功的“利器”。态度决定一切,只有摒弃这种“功利主义”思想,才能还创新以本初。

  创新是一门“学问”,切莫“急于求成”。创新从哲学涵义上讲是一种人的创造性实践行为,是对物质世界矛盾的利用和再创造。创新的过程必经严谨细致、精益求精的考量。“慢工出细活,欲速则不达”,这也是李克强总理常讲的“工匠精神”的精髓,做工艺品如此,创新亦是如此。当前一些干部急于显山露水,急于见功见效,甚至出现“兵马未动,经验已出”的怪象,浮躁、功利气息过盛,而专注、执着劲头不足,这种“早上栽树、下午就要乘凉”的急躁心理,只会出现“揠苗助长”适得其反的效果。在社会节奏高速运转的今天,基层干部要静下心来,把创新当成一门“学问”,坚持问题导向、需要导向,从细处入手,从深处着眼,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千锤百炼、精雕细琢、久久为功,这样的创新才是“真创新”,才能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创新是一场“实战”,切莫“纸上谈兵”。近年来,各地推出“创新之举”不胜枚举,但真正能经得起实践考究、经得起时间检验、经得起大浪淘沙的却少之又少,一大批“新办法”、“新举措”、“新模式”如同昙花一现,一阵吹吹捧捧后不久便石沉大海、毫无波澜。毋庸置疑,这种撇开“务实”、脱离“实际”、没有“根基”的“花样创新”是经不起“实战”检验的,一旦上了“战场”便“原形毕露”、“溃不成军”。基层开展创新必须联系实际、联系实践,既不能一味地照搬照抄、“跟风模仿”,也不能过于追求“标新立异”,新瓶装旧酒式的“翻陈出新”。面对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要坚持靶向定位、精准发力,出实招、用实功、见实效。只有这样,创新工作才能达到“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实战”效果。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