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时事政治 >> 正文
“问政”重在“问效”
http://www.scol.com.cn(2018-6-19 8:01:30)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储旭东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近年来,广场问政、网络问政、电视问政等问政方式以及不断加大的问政力度,将干部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不到位、工作作风不严不实等问题摆在桌面上、晒在太阳下,推动了诸多“疑难杂症”的有效解决。但问政并不仅仅是曝光问题,更在于推动问题解决,问政之后还要有下文。(6月19日《人民日报》)

  问政可以直接打通群众和领导干部之间的沟通渠道,让工作不到位、群众不满意、公众不买账的问题直接“摊开来”谈,解决问题、补齐短板才是最终的目的。然而在个别地方,少数领导同志并没能将问政这个有力武器用好,看似身处群众中,心的距离却隔了千山万水,群众说什么都是“你好我好大家好”,但偏偏在问题整改、矛盾化解、决策部署上看不到行动。

  其实,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不论领导干部答应什么、承诺什么,都与群众的切身需要紧密相联。只要是说出去的话,就如同泼出去的水,群众一定会记得清清楚楚,任何妄图打擦边球、当甩手掌柜、做口头文章的“应付式”行为,都会严重损害个人和单位的公信力。何况,问政本就不是“一锤子买卖”,今天的问政只是直面问题,下一次问政只怕是“翻旧帐”的时候,甚至还会“新账旧账一起算”,届时媒体的聚光灯、群众的“酸言辣语”想必靠躲是躲不开的。

  换个思路看,群众关注问政、媒体聚焦问政,并不是为了挑刺挖坑、“为难”我们的干部,恰恰相反,是通过把生产生活中的困难、问题摆上台面,与领导干部一同想办法、找出路,为的是更好地优化干部的服务、提升生活的幸福指数。如此说来,领导同志无需过多地纠结于问政过程中会不会“下不来台”,毕竟每项工作都很难做到十全十美,出现问题、存在缺陷、发生偏差实属正常。群众提意见、公众有想法是好事,只有集众智、聚合力才能更好地提升干事创业的成效。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问政工作究竟成效几何,全在落实中显现,我们不仅要“问政”,更要能“问效”。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正视问政的积极作用,把问政作为检视工作成效的“听诊器”,通过群众之口来听听自身的弊病和症结所在,有问题、有缺陷就及时改正、补齐,确保我们的工作干好、干优、干实,若是没有群众所述的不足,要借机主动向公众解释、澄清,引导他们加深对岗位的认识,避免因信息不对称造成更多的矛盾和误会。要为问政提供制度保障,只要群众的反映有理有据、公众的建议中肯合理,就应当全盘接受加以落实,不断加强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着力满足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固化问政问效的程序,将真听、真抓、真改作为基本要求,让问政从收集意见、听取批评到解决问题、成效公开形成闭环;强化问责导向,加大对无视群众、屡教不改、责任缺位、担当缺失行为的问责力度,为问政营造良好的运转环境,确保问得精彩、问而有效、问出正能量。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