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铿铿蜀音 >> 正文
帮扶工作队要沉得下呆得住有作为
http://www.scol.com.cn(2018-6-23 7:54:06)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林伟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省综合帮扶凉山州打赢脱贫攻坚战动员大会上,11名脱贫攻坚综合帮扶工作队队长从省委书记彭清华手中郑重地接过出征“战旗”。接下来的两年多里,这11位来自已摘帽国贫县的脱贫“干将”,将在大凉山的山山水水间扎下根来,带领5700多名帮扶人员,与凉山老乡共谋脱贫奔康路。(6月21日《四川日报》)

  摆脱贫困,是我们党和国家推动发展的根本目的,也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为攻克凉山州深度贫困堡垒,我省前所未有地选派5700多名干部,组成综合帮扶工作队分赴凉山州11个深度贫困县,开展为期三年的脱贫攻坚和综合帮扶工作。脱贫攻坚综合帮扶工作队肩负的任务艰巨、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到深度贫困地区去必须要学会“扎猛子”的功夫,从“身入”到“深入”。只有坐在同一条板凳上,才能缩短心与心的距离,只有走进农家的院子里,收获的才不只是建议。看过电影《焦裕禄》的朋友都会记得,当年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下基层总是骑着自行车,穿着棉大衣,与群众一起干活,老百姓亲切地称他“老焦”,有什么话都愿意给他说。这是干部下基层的典型写照,也是开展综合帮扶工作的“模板”。

  贫困地区情况复杂,工作头绪繁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往往很多,在这种情况下,脱贫攻坚综合帮扶工作队必须沉得下、呆得住、有作为,真正和群众打成一片,将问题“挖”出来,把问题“消化”掉。以沈浩为原型的电影《第一书记》,主人公就是一个能在基层中沉得下、呆得住、有作为的人。他在小岗村任职近6年来,始终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实实在在为小岗村做了事。如妻子给自己补身体的奶羊送给吴奶妈,看望五保户并为他们解决住房等实际困难,为村里修了公路、为散居的二十六户村民集中盖了住宅楼,在村里成立了大包干纪念馆……沈浩之所以在小岗村大有贡献,得到当地人民的拥戴,就在于他在农村这片土地里实实在在做了好事、实事。

  凉山彝区脱贫攻坚,重在精准,关键在综合施策、标本兼治。脱贫攻坚综合帮扶工作队能否得到群众的拥护和认可,关键要看怎么下、下去干什么、怎么干。正如盐源县脱贫攻坚综合帮扶工作队队长、达州市通川区副区长曾浪舟所说的,倍感光荣的同时,更多的是压力。我在通川区主要分管脱贫攻坚工作,算扶贫“老兵”。来到凉山后,我发现,盐源县贫困的深度和广度要比想象中的更大,这是挑战之一。其次,这次跟我一起来盐源挂职的干部有300多个,他们分属不同的地区、部门,如何团结、带好这支队伍,也是巨大的挑战。普格县脱贫攻坚综合帮扶工作队队长、巴中市巴州区副区长张勋也表示,首先,本次帮扶是县乡村三级覆盖,可以说实现了帮扶无死角。其次,在普格这样的民族地区,帮扶工作要学会做“加法”,确保全方位。

  由此观之,脱贫攻坚综合帮扶工作队要沉得下、呆得住、有作为,必须要事先做好准备,备好“课”。即:多做一些准备工作,清楚自己工作的目的,清楚当地群众的所思所盼,清楚当地经济发展和群众遇到哪些困难和问题,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有的放矢,很快进入状态,才能避免随意性、盲目性。更为重要的是要放下架子、甩开膀子,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正所谓“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才会沉淀多少真情。”下到自己的“责任区”,如果不能与群众心贴心,就不会与群众有共同语言,如果不能从群众的视角看问题,就不能理解群众的利益诉求,群众也不会和我们说掏心窝子的话,就难以引领群众走上脱贫路。我们必须要像焦裕禄、沈浩那样,立场和群众站在一起、情感和群众融在一起、决策和群众想在一起,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激发贫困群众的脱贫内生动力,打通贫困“肠梗阻”,从而众志成城实现脱贫攻坚的目标。(作者系四川在线特约网评员)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