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川报评论 >> 正文
对接援建智慧 生态青川做足绿色文章
http://www.scol.com.cn(2018-5-9 8:37:17)  四川日报    编辑:盛飞
作者:高云君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对话人

  刘雪松 浙江日报评论员

  高云君 四川日报评论员

  如今的青川,比震前更绿色、更生态、更秀丽

  没有青川人民对接援建智慧的眼界,就不会有灾区的快速发展

  不断进行创新创造,青川必将四季常青、山川大美

  高云君:这10年,青川人民总是念叨着“浙江亲人常回来看看”。每有浙江人到来,总是一路的笑脸迎候,一路的握手拥抱。因为,一个秀美的新青川,饱含着浙江人民的功劳。

  刘雪松:2008年那场大地震后,我作为媒体特派记者第一时间到过青川,在木鱼镇废墟前,与孩子、家长一起抹过泪;在灾后音讯阻断的洪光乡,与受灾群众一起期待与外界信息相连。如今的青川,比震前更绿色、更生态、更秀丽,百姓的生活更富裕、更充实。从大地震时的一片废墟,到充满活力的生态青川;从面临不轻的脱贫攻坚硬仗,到成为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十年之间,青川一直在变。

  高云君:浙江与青川,相隔2000多公里,因为一场特大地震走到一起。在我印象中,浙江倾情倾力,11个市、29个发达县(市、区)投入到了对口援建工作之中,“把青川的事当作我们自己的事,把青川当成我们的一个县来建设”。

  刘雪松:今天青川人民的新生活,不是等来的,而是靠自己的奋斗之手与外界的援助之手共同创造出来的。如果说浙江对口援建青川,是我们责无旁贷的分内工作,是责任与道义的必然担当,那么,自我奋斗、自强不息的青川人民,同样是崛起于危难的故事主角。这些年,青川人民不等不靠,借助浙江对口援建打下的基础,确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生态发展理念,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主战场,创造了电商扶贫的“青川模式”,在另一个主战场、在另一场大仗硬仗中也展现了必胜的信心、自信的风采。

  高云君:浙江在援建青川中,夺取了“家园、设施、产业”三大重建决定性胜利,帮助灾区基本实现了“家家有房住、户户有就业、人人有保障、设施有提高、生态有改善”的目标。灾区恢复重建与发展振兴,在时间上是无缝衔接的两件大事,重建后的可持续发展才是更长久的事。

  刘雪松:地动山摇,青川总在。当初,没有青川人民不屈的意志,便不可能有灾区的浴火重生;今天,没有青川人民对接援建智慧的眼界,就不会有灾区的快速发展。援建帮扶,首先要扶志、“扶远”;而脱贫攻坚,同样需要立志、“立远”。青川这些年把自强奋斗与创新精神联系起来,把外界援建与主动发展对接起来,走绿色发展促进灾后重建、生态建设带动脱贫攻坚的振兴之路,大胆探索,大步跨越,正一步步实现从贫瘠高山到绿水青山再到金山银山的有效转换。

  高云君:依托绿水青山发展民宿经济,生态旅游焕发新魅力;构建电商生态体系,发展特色生态农业,激发经济发展新活力……可以说,借助援建智慧,挖掘绿色宝库,青川的发展之路定会越走越宽、越走越远。

  刘雪松:我们欣喜地看到,如今青川正通过电子商务,一头链接生态资源,一头链接全球客户,正进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路径切换。“绿水青山=金山银山”,等号的背后有一个转变、转化的过程。青山与绿水在,激情与智慧在,温暖与感恩在。这些是青川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自然资源与精神资源。只要用足自身特色优势,坚定沿着生态发展的路径走下去,不断进行创新创造,青川必将四季常青、山川大美。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