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铿铿蜀音 >> 正文
力量之基挺起灾区不屈的脊梁
http://www.scol.com.cn(2018-5-12 8:39:30)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林伟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读《汶川地震十年启示录》感想之一

  从灾难走向新生、从恢复重建走向发展振兴,圆梦之路,是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的生动演绎。5月11日《四川日报》发表的《伟大时代铸就不朽丰碑——“5·12”汶川特大地震十年启示录》,全方位展示汶川特大地震灾区十年来发展振兴的历史成就、城乡面貌的变化以及灾区人民感恩奋进、砥砺前行的奋斗历程,读后令人深有感慨。

  10年淬炼,10年新生。无论用什么标准来衡量,从2008年5月12日到2018年5月12日,都称得上一部震古烁今的教科书。10年,是时间的跨度,是从大悲到大喜的时段,是灾区同时间赛跑并且赢得时间、以“四川速度”穿越灾难的10年。在这本教科书中,有奋斗的历程,有重生的足迹,让我们读出的是迎难而进、负重自强的基调,是同心同德、共克时艰的风尚,是化危为机、奋发有为的魄力,是敢为人先、勇于担当的品格。而中国共产党的坚强有力领导,则是这本教科书的“主题词”,是灾区浴火重生的力量之基,为灾区挺起了不屈的脊梁。

  犹记得2011年初,美国《时代》周刊刊发了对比海地与汶川地震的报道,认为中国进行灾后重建有诸多优势:强大的中央政府、经济的高速发展、经济较发达地区对灾区的援建……事实也确实如此。正如报道中所说,回望汶川,铭记来路。这一人类抗击特大灾害、重建美好家园的恢宏篇章,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卓越领导力。灾区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从汶川特大地震到芦山地震,从康定地震到茂县特大山体滑坡、九寨沟地震,习近平总书记或来到灾区一线,或作出重要指示,时刻牵挂灾区百姓安危,时刻惦念灾区发展振兴。这是当地群众同心向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动力,是巴山蜀水最舒心温暖的底色。

  如今的灾区浴火重生,一个个重生的剪影中,一幅幅美丽的画卷都充分表明:一个政党也好,一名党的干部也好,与人民群众贴不贴心,与人民群众的心贴得紧不紧,关键在于是不是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上。从抢险救援“分秒必争”,到安置群众“百日攻坚”;从恢复重建“千日奋战”, 到发展振兴“万米长跑”……党中央坚强领导,全国党政军民大力支援,四川上下同心协力,捧出一份份重建精彩答卷:家家有房住,户户有就业,人人有保障,设施有提高,经济有发展,生态有改善。这份重建精彩答卷,让我们感受到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魅力,感受到危难之中中流砥柱的伟力。

  哪里有受灾群众、哪里有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工作,哪里就有党的基层组织、哪里就有党的工作。从千军万马抢险救灾之“急”,到安置上千万受灾群众之“难”,再到规模空前的恢复重建之“重”……无数不平凡的故事写在巴蜀大地上,写入四川的史册中,其中,灾区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在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这个最现实的课堂里,写就的精彩一页,给我们的启示最直白、最简洁,只要我们始终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上,做人民群众的力量之基,无论有多大的困难,都能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就能谱写出新时代感天动地的壮歌,创造出新时代攻坚克难的奇迹。(作者系四川在线特约网评员)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