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铿铿蜀音 >> 正文
“川”越十年,科学发展让灾区换新颜
http://www.scol.com.cn(2018-5-11 7:47:28)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张闲语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四川省统计局7日发布“5·12”汶川特大地震10年重灾区经济发展报告,10年来,汶川地震39个重灾县(市、区)地区生产总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11.8%,比全省年均增速高0.8个百分点……一系列数据指标,直观呈现灾区发展成效。(5月10日《人民日报》)

  地震十年,既是灾区人民自强不息灾后重建的十年,也是前瞻谋划、科学发展的十年。在一系列的主要经济增长数据背后,我们不仅看到了灾区人民十年砥砺奋进的巨大成功,更看到了科学发展的主线贯穿。

  科学发展体现在经济结构优化提升上。灾区经济实现了量的提升,2017年,39个国定重灾县GDP达到6829.7亿元,总量是2008年的3倍,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11.8%,比全省年均增速高0.8个百分点。更为可贵的是灾区经济结构更加优化,39个重灾县三次产业结构从2008年的21.7∶45.0∶33.3调整为2017年的13.2∶45.9∶40.9。

  震后十年,正是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期。既要让灾区经济保持一定的发展速度,又要从中国经济发展的未来去科学布局产业规划,同时更要确保灾区民生实惠不打折,唯有坚持科学发展这条主线,把灾区的重建发展与四川治蜀兴川战略和中国经济发展大局结合起来,才能让灾区经济充满生机活力。

  科学发展体现在强大的经济发展后劲上。灾区经济是否具有后发的潜力与韧度,不只是看现在的发展速度与经济总量,也要看未来的发展趋势与特征。有两个指标可以判断灾区经济的势头。投资驱动方面。2017年,什邡市、绵竹市、彭州市、绵阳市安州区等地,投资总额分别为2008年的7.3、7.3、5.4和5.2倍,这说明灾区经济具有后发优势。

  消费需求方面。2017年,都江堰市、绵竹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100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8.1%和19.4%;绵阳市北川县、广元市青川县年均增速分别达28.8%和18.4%。这些数据指标表明灾区经济是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基础的。未来,只要灾区充分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因地制宜、因势利导,补齐发展短板、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经济质量效益,就一定能够在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方面力争更进一步、走在前列。

  科学发展体现在有效平衡几组重大关系上。灾区经济能否充满活力,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关键要科学处理好灾后重建与改革发展中的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10年蜕变,化茧成蝶,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种科学发展的生动实践。既要灾区人民得到看得见的实惠,也要为灾区的长远发展而科学谋划。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不能朝令夕改。既要解决温饱问题,也要感恩奋进,要激发灾区人民的自强不息精神。

  在重建中谋发展,在发展中搞重建,科学施策,统筹推进。既要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主心骨作用,也要激发灾区群众的内生动力。既要强调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也要强调不等不靠,自立自强。

  “川”越十年,灾区人民依靠科学发展,实现了旧貌换新颜。面向未来,依然要坚持科学发展,才能让灾区发展更上一层楼。(作者系四川在线特约网评员)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