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铿铿蜀音 >> 正文
“川”越十年,志愿者的力量闪耀光芒
http://www.scol.com.cn(2018-5-10 10:56:20)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张闲语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2008年5月12日,一场突如其来的特大地震改变了许多人的生活轨迹。10年回首,一位位应急救灾志愿服务者,在灾区扎根发芽,和灾区人民一起心手相牵、并肩向前。10年盘点,一次次灾难历练,四川应急志愿服务工作一路砥砺前行,为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发展贡献了四川力量、西部经验。10年展望,从救灾中兴起的民间志愿力量,是国家力量的有益补充。(5月10日《四川日报》)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志愿者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做出了积极贡献。“5.12”汶川特大地震给灾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重大损失,其中的惨痛记忆可谓刻骨铭心。在那场灾难中,中国志愿者瞬间爆发出巨大能量,不仅温暖着灾区人民,激励着中国人民,而且也让志愿者队伍和组织在一次次的历练中茁壮成长,“川”越十年,志愿者的力量依然闪耀光芒。

  志愿者力量开始拔节生长。因为这场地震,在中国志愿服务领域诞生一个新名词“应急志愿者”,因为这场地震,让我们认识到了中国志愿者的伟大力量。在地震中,受灾地区累计接受志愿者报名118万余人,有组织地派遣志愿者18万余人,开展志愿服务178万余人次。从组建四川首支正规化应急志愿服务队伍,到如今成立10支专业救援分队,下设21个市(州)应急支队,累计组建各级应急服务队144支,招募培训应急志愿者6.4万余人。

  志愿者的力量并没有抗震救灾的结束而终结,而是以此为发端,开启了一个拔节生长的崭新历程。当前,四川注册志愿者达261万余人,组织开展活动1.5万次,服务时长达2400万小时。在参与社会治理、弘扬社会正能量,特别是在留守儿童关爱、灾后重建、脱贫攻坚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从这个意义而言,“5.12”汶川特大地震给了四川志愿者向上生长的养分与力量。

  志愿者力量服务四川发展。从汶川,到芦山,从灾区到社会各个层面,从应急志愿者队伍,到常态化推进,四川志愿者不仅在队伍和力量上发展壮大,而且也在运行机制和工作格局、工作体系上有了较大提升。如果说志愿者是一面旗帜,是一块磁铁,那么如何引导各大群团和社会力量参与到社会治理、服务民生改善、促进社会和谐中来,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十年来,经受了汶川特大地震洗礼和考验之后的四川志愿者队伍,率先探索建立省级群团组织社会服务中心,并逐步建立群团组织社会服务中心工作体系。从资源“共享平台”、“惠民平台”,到“维权平台”、服务“活动平台”,从多元化协同、开放式服务、项目化运作、科学化评估、制度化运转的工作机制,到群团参与社会治理的科学化研究评估机制,四川志愿者队伍不仅为灾区发展注入了动力活力,而且为服务四川民生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志愿者力量贡献“四川经验”。经历就是财富,10载磨砺,四川应急志愿者从诞生于危难,到沉淀于日常,再到机制体制的探索,四川应急志愿者从协同平台建设,到标准化制度化体系化建设,再到服务云系统建设,都贡献出了“四川经验”。为全国应急志愿者服务提供了可供参考借鉴的经验与模式。具体而言,就是形成了党政领导、群团实施、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共青团参与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创新的工作格局,总结出了依法、有序、有效、有力引导志愿者和社会组织参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四川经验”。(作者系四川在线特约网评员)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