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铿铿蜀音 >> 正文
“川”越十年,灾区经济呈现显著特点
http://www.scol.com.cn(2018-5-9 7:50:15)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张闲语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5月7日,四川省统计局发布汶川特大地震十年重灾区经济发展相关数据:十年来,灾区上下稳中求进追赶发展,经济增长速度始终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经济总量稳步扩大,经济发展成就显著。(5月8日《四川日报》)

  地震十年,灾区人民旧貌换新颜,灾区发展日新月异。从四川省权威部门发布的统计数据来看,灾区经济不仅具有强大的后续动力,而且呈现出了几个鲜明特征。通过数据解读与分析,我们既可以管窥到灾区重生发展的科学路径,也增强了灾区人民未来发展的信心。

  首先是“增”。从经济增速来看,2009年至2017年,39个国定重灾县经济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11.8%,比全省年均增速高0.8个百分点。10个极重灾县年均增长13.1%,比全省高2.1个百分点。从经济增量上看,39个国定重灾县地区生产总值是2008年的3倍。10个极重灾县2017年GDP是2008年的3.3倍。

  从人均水平看,39个重灾县人均GDP是2008年的3倍,10个极重灾县人均GDP是2008年的3.5倍。这些数据是灾区人民通过砥砺奋进得来的,是国家、省、市和社会各级关心帮助支持的结果,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其次是“优”。数据只能说明一种格局与趋势,而数字背后的产业结构配比则更体现了灾区发展的质量。39个重灾县三次产业结构从2008年的21.7:45.0:33.3调整为13.2:45.9:40.9,第一产业比重下降8.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提高0.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提高7.6个百分点,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

  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不仅体现了灾区发展的思路与出路,更蕴藏着灾区发展的动力与潜力。灾区不仅要实现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因为只有发展才能给灾区人民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但同时更要实现高质量的发展,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灾区三次产业占比不断优化调整,本身就是四川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和写照。

  最后是“新”。住进新房子,兜里有票子,过上好日子。十年之后的地震灾区,到处都洋溢着一股勃勃生机,一种崭新面貌。狠抓产业发展,推动农业农村经济稳定发展,工业加速转型发展,服务业加快发展,经济基础进一步夯实巩固。

  深入实施“两化”互动、城乡统筹发展战略,优化城镇布局,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城乡面貌和人居环境焕然一新。民生保障稳步提升,居民收入明显增长,灾区群众“获得感”进一步增强。感恩奋进,奋发图强,灾区人民对未来充满了一种豪迈与自信。(作者系四川在线特约网评员)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