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铿铿蜀音 >> 正文
“平衡五大关系”是10年重建发展的奏鸣曲
http://www.scol.com.cn(2018-5-7 7:41:50)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林伟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三谈汶川特大地震灾区10年重建发展的历程与启示

  10年沧桑巨变,印证中国力量。汶川特大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发展振兴的奇迹,彰显了中国共产党超强的领导能力,践行了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展示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见证了中华儿女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5月4日《四川日报》)

  恩格斯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10年前,一场8.0级的地震让我国10万多平方公里的大地遭受重创;如今,经过气壮山河、艰苦卓绝的灾后重建,灾区面貌焕然一新,书写了从灾难走向新生、从恢复重建走向发展振兴的壮丽篇章。历史已收录、人民将铭记,从抢险救援“分秒必争”到安置群众“百日攻坚”;从恢复重建“千日奋战”到发展振兴“万米长跑”…… 10年来,大爱涌动中国,温暖汇集四川,让我们真切地看到,战胜灾难、跨越发展,就是最好的“补偿”,时间的刻度正在把一场惨烈的天灾演绎成砥砺奋进的新跨越,令人感佩,催人振奋。

  思想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灾后重建,直接关系到群众的根本利益,关系到灾区的跨越发展。灾后重建,必须依靠创新,使创新成为灾后重建的驱动力,这是科学重建、跨越发展的强大武器。如果说抗震救灾对各级党委、政府、党员领导干部是一次考验、挑战和检验,那么,灾后重建同样也是一次考验、挑战和检验。灾后重建的过程,既是凝聚人心、改善民生的过程,也是夯实灾区自我发展能力、增强综合实力的过程。这要求我们要准确把握灾区发展的总体性特征和阶段性特点,并根据发展变化的新形势,及时调整和完善发展思路,凝聚发展共识,完善发展措施,避免恢复重建成为原样复制,走出了一条科学重建、跨越发展之路,不留遗憾,不留败笔。。

  科学重建、跨越发展,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关键在于有效平衡好五大关系。正如报道中所说的,有效平衡当前利益与长远发展的关系,有效平衡物质家园和精神家园的关系,有效平衡重建与发展的关系, 有效平衡党的领导与群众主体作用的关系, 有效平衡自力更生与各方援助的关系。平衡好这“五大关系”,无疑是10年重建发展的奏鸣曲,展示出党的领导力、社会的动员力、群众的创造力,放大整个国家、民族和人民在巨大灾害面前表现出的大无畏精神,使物质重建、经济重振、社会重构、文化重兴、精神重塑成为新进步、新提升的新开端。

  回忆是永恒的力量。10年蜕变,化茧成蝶。正如报道所言,汶川特大地震灾区走出了一条科学重建、跨越发展之路,成就举世瞩目,经验弥足珍贵,启示十分深刻。这是世界救灾史上的奇迹,是中国力量的伟大见证。汶川特大地震灾区10年巨变向世界昭示:人类历史的每一项伟大壮举,背后都有着不同寻常的挑战与艰辛。“只有奋斗,才能治愈过去的创伤;只有奋斗,才是我们民族的希望和光明所在。”历经沧桑的中华民族,就是这样铸就了不屈的精神,凝聚了无尽的力量,在人类抗灾救灾史上写下了无比壮美的精彩华章,让灾区在祖国强大和温暖怀抱中,朝着同步小康的目标大步迈进。(作者系四川在线特约网评员)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