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铿铿蜀音 >> 正文
众志成城 书写灾区“发展新篇”
http://www.scol.com.cn(2018-5-5 13:08:23)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王坤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10年前的5月12日,8级强震猝然袭击汶川,震惊全球。彼时,“汶川不哭”“四川挺住”“中国加油”……全中国的目光都投向了汶川灾区。国外媒体忧心断言“汶川地震灾后重建,是个世界性难题”。10年后这个春天,四川省委党校、四川日报组成联合调研组,分赴“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区,眼见曾经满目疮痍的灾区在发展之路上焕发出勃勃生机。(5月4日《四川日报》)

  2008年5月12日,汶川遭遇8级强震的毁灭性破坏,在全国人民心中留下的印迹,至今难以磨灭。这场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让无数家园被毁、亲人离散,给灾区人民带来沉痛一击。然而,面对灾难,他们没有屈服、没有畏缩,相反,留下的却是迎战困难的勇气和决心、执着与坚韧。10年众志成城,10年沧桑巨变,从满目疮痍到劫后重生,从一片废墟到美丽新城,从流离失所到安居乐业……无不见证着蓬勃力量与伟大奇迹,灾后重建这个“世界性难题”迎刃而解。

  灾区人民苦尽甘来,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关心关怀。可以说,汶川灾区之所以能在8级强震的废墟上站起来,完全得益于党和政府“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地震灾害发生后,党和政府第一时间送去关怀,广大党员干部冲锋在抗震救灾一线,始终与人民群众团结战斗在一起。同时,为灾区人民重建美好家园,也成了党和政府集中力量需要办好的一件大事、要事。通过提供系列政策倾斜、人力保障和财力支持,从抗震救灾、过渡安置、恢复重建到脱贫攻坚、发展振兴,每一项步骤都少不了精密计划、严密实施,每一个过程都有条不紊、踏石留印。有了党和政府的坚强后盾,灾区人民苦尽甘来。

  灾区人民迎战困难,离不开社会各届的爱心帮扶。汶川特大地震灾害牵动着亿万同胞的心,社会各届爱心团队和爱心人士与灾区人民手拉手、心连心,共同迎战艰难险阻。一方面,爱心陪伴帮助灾区人民顺利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刻。爱心人士关注灾区、情系灾区,纷纷以自己特有的方式为救援行动鼓劲加油,有的组建爱心团队、奔赴救灾前线,有的提供后方支援、捐钱捐物,有的送去精神慰藉、祝福声声。另一方面,各方爱心人士对汶川灾后重建的后续支持和帮助没有缺位。震后恢复重建过程中,总少不了志愿服务忙碌的身影,支医、支教、支农……系列好故事、好声音存出不穷。爱心陪伴让灾区人民树立了迎战困难的必胜信念。

  地震灾区的重大变化,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发奋图强。众人同心,其利断金。有了党和政府的关心、以及社会更界的倾情帮扶,灾区人民从来不会感觉孤单。正是源于这份感动,激发了受灾群众的感恩之情、奋进之心。面对困难和压力的重重考验,灾区人民不等不靠、迎难而上、主动作为,用昂扬的奋斗之姿书写了一曲时代华章,让人赞叹、让人羡慕、让人敬畏。10年蜕变,化茧成蝶、浴火重生。如今,灾区群众家家户户安居乐业,过上了幸福、美好的新生活。中华儿女从不缺少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灾区人民迎接挑战、苦干实干、奋发有为,其充满英雄传奇的实践经历就是最好的证明。

  在此,让我们诚心送上祝福、许下期望,灾区人民的日子越来越红火,汶川的明天会更加美丽富饶。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