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文化教育 >> 正文
减负“一刀切”岂能让人“领情”?
http://www.scol.com.cn(2018-4-3 8:21:41)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刘天放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前不久,一篇《请不要给我的孩子减负》的文章在朋友圈疯转。作者在文中感慨:“温室里长不出参天大树,学校减负,增加的是家庭和企业的负担。请不要给我的孩子减负!”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教育主管部门忙着给中小学生减负时,部分家长却不是很领情。一位妈妈说:“如果真的把培训机构都关了,家长肯定会想办法组班,毕竟今后孩子拼的还是校外学的东西。”(4月2日《检察日报》)

  “教育部门减负、家长却不领情”,这不仅是记者调查的发现,也是不少家长的心声。不少人认为减负是一个伪命题,是在干预学生和家长的正当权利。如今,类似“学生减负,家长增负”“减负减负,越减越负”的声音比比皆是。那么,上面喊“减负”,家长却偏偏要求孩子“增负”。减负,减来减去,反反复复,一次次减负,一次次反弹,就是说,减负还没有达成一个共识,那么,难道喊了多年的“减负”真的错了吗?

  其实,看着自己的孩子每天累得要命,哪位家长不心疼?家长其实不是不想给孩子减负,而是那样做,家长看不到孩子未来的希望,唯恐输掉未来的人生。家长之所以反对减负,是因为迫于无奈。可见,所谓“减负”,并非仅仅让孩子们晚上学、早放学、少留作业甚至不留作业,而是要在更大范围内考虑减负。如果在幼升小、小升初、初升高直至高考的几个受教育的最重要阶段,孩子们都能享受到优质教育,就是让家长逼孩子“增负”,他们肯定不会答应。

  对中小学减负,其实包括家长在内的几乎所有人早已达成了共识,负担重确实存在,只是,如何减负才是问题的关键。而若想减负,首先就必须强调减去多余的负担。减负是想让孩子们德智体全面发展,减去那些重复训练等不该有的负担。而提供一个什么样的环境,让孩子们都能得到全面发展、走什么样的路,就是教育主管部门的责任。如果仅是片面强调减负,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配套,那无疑是空喊口号,非但不能减负,反而使负担更重。

  而减负必须差异化对待,实行区别化减负乃至“精准减负”,支持或高或低的任何合理诉求。有些孩子天赋好,自律性强,有着更远大的抱负,那就不妨让这些孩子有更高的追求,为其提供一切条件,而不是让他们减负,不同需求必须考虑在内,而不是搞“一刀切”。而对那些学习积极性不高,且被家长逼迫非要达到更高要求的孩子,就有必要把学业负担减下来。我们常说“因材施教”或“因人施教”,但具体到减负,却没有按客观规律办事。如此,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教师的教学水平就该相应提高。

  其实,被不断诟病的辅导班或培训班,基本上不是在“补习”,而是提前学或超前学,但同时,教育部门再三强调学校必须杜绝“非零起点教学”,这就等于让家长把孩子逼进各类课外培训班。如果能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是不是就能改变现状?那些大学“少年班”不就是“因人施教”的典型例子?当然,这仅是一种选择和方向,具体操作起来肯定有挑战,可如果仍按目前的办法,减负肯定还将失败。

  而减负,也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本身有关。如果贫富差距缩小、阶层分化不显著、社会保障相对健全、优质教育资源更多,岂不是化解家长焦虑的最佳办法。然而,在目前尚无法做到的情况下,就该找准问题,对症下药,而不是搞“一刀切”式减负。减负分化为支持和反对,看似一件好事,也是一次契机,让我们反思哪些做法正确而哪些做法有问题甚至不正确。由此,如何减负,这是一个问题,差异化、区别化乃至“精准减负”,才能满足所有人的诉求,也才能使“负”真减下来。(作者系四川在线特约网评员)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