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社会民生 >> 正文
倡导“生态葬”仅给予补贴还显得不够
http://www.scol.com.cn(2018-4-6 9:53:58)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林霜
作者:刘天放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清明假期,济南迎来祭扫高峰。如今、,济南各大公墓往年浓烟笼罩、烟味呛鼻的现象全然不再,越来越多的祭扫市民放弃火纸,选择鲜花祭扫。此外,济南《关于生态葬实施奖补政策的通知》于4月1日正式实行,最高可奖补4000元,以此推广普及树葬、花坛葬等生态安葬。(4月5日《齐鲁晚报》)

  从报道中获知,以济南市福寿园花坛葬为例,2013年选择生态葬的人数有34人,之后人数年年增加,2017年达到近200人。而每年参加节地生态葬的人数都在增加,这说明人们的殡葬观念正在悄然发生转变。这不仅是那几千元的补贴,生态葬的好处很多,既环保又省地,能够接受的人,想必一定是在观念上有了转变。

  事实上,全国还有一些城市,都已对愿意选择自然葬的市民给予了一定补贴。北京,去年首次举行了“自然葬”骨灰安放仪式上,当时有31位逝者的骨灰被永久性安放在朝阳区长青园墓区。由于使用可降解骨灰罐,骨灰最终将融入土地,这种不保留骨灰的安葬方式费用全部由政府买单,市民无须付费。

  而自然葬,比一般生态葬还要环保。花葬、树葬、草坪葬均留有骨灰,同时在小型纪念碑上刻有逝者名字。自然葬则采用特殊木质的骨灰容器,约半年内可自然降解,骨灰随之融入大地。整个葬区不建墓基、墓碑和硬质墓穴,只是一片草坪,前有杨柳,后有松柏,旁边则是一片湖水……尽管推广力度每年都加大,但接受生态葬是一个长期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这样一个“灵魂工程”,也需要人们在灵魂上的转变,必须制定长远规划且路途漫漫。

  然而,这种基本上是“不留痕迹”的安葬方式,究竟有多少人能够接受还有待观察。从报道中看,济南和北京刚推出“生态葬”或“自然葬”后,人数都是30多人,从这两座大城市的人口数量来说,比例显得非常小。不过,生态葬却是今后的大方向,因为它更简约、更环保、更文明。人生于自然,“回归自然”就显得顺理成章,不多占用土地,还使环境受益,这就是在给子孙后代造福。

  采用生态葬这种方式,家属能不能接受存在很大的疑问。在人们的传统意识中,如果过世的亲人没有一个自己安居的“家”,就视为对逝者的“不敬”。如果选择生态葬,就必须接受周围人的质疑。因为多数人并没有充分认识到生态葬的好处,也就无法理解有人做出这样的选择生。人在世间走一遭后,就使人纠缠在各种关系之中,这就包括后人对前人的安葬,这使“回归自然”的方式变得复杂难料,千差万别。所以,即便是人们暂时不接受这种方式,也要给予充分理解。

  可见,生态葬再好,要想让人们都接受还很不现实,而与庞大的人口数相比,选择自然葬的人可谓说少之又少,即便是每年增加了几百人都是绝对少数。人们恐怕对那几千块钱补贴不会特别在意,而更在意的是如何使故去的亲人有一个“家”。因此,在转变观念尚待时日的情况下,必须耐下心来,做更多的细致的工作。

  众所周知,当前墓地的价格畸高,个别城市的墓地价格高过了房地产价格,令人发出了“死不起”的感叹。在某些特大城市,天价墓地都很难买到,甚至到了无墓地可售的程度。所以,就目前多数人还不愿意接受生态葬的情况下,必须把畸高的墓地价格降下来。还要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人知晓生态葬的好处。而目前,生态还存在服务滞后,缺少更细致的人性化安排等。由此,倡导“生态葬”仅给予补贴还显得不够。而如何让人接受生态葬,就需要使各方面的服务升级,以更人性化的方式开展生态葬,如此,才能使越来越多的人接受。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