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时事政治 >> 正文
警惕以盆景“应付生态修复”
http://www.scol.com.cn(2018-4-25 8:28:31)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磊磊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近日,湖南省湘乡市山枣镇一采石场的一组照片引起争议。照片中,一排排绿色“盆景”排放在采石场山坡上,被指是为了迎接检查专门摆放的。4月23日,记者从山枣镇镇政府了解到,相关部门已经介入调查。(4月24日《北京青年报》)

  裸露的山体上,密密麻麻摆放着长势良好的“盆景”,无疑是一道刺眼的风景。对于这种操作背后的因由,相信每个人心里都跟明镜似的。盆景的定义,是以植物和山石为基本材料在盆内表现自然景观的艺术品,被人们誉为“立体的画”和“无声的诗”。如此雅致的东西,被置于光秃秃的山坡上,难言它的价值。充当一回摆设,想必是最大共识。

  与荒山格格不入的盆景是摆给谁看的,需要当地给出一个明确说法。举报人称,这些“盆景”是之前为了迎接检查而摆。无论是通过卫星,还是从山下往上看,这些“盆景”都很像一棵棵刚栽好的树苗。照片显示,不少“盆景”旁还被铺上了绿色的塑料网。如果真是为了应付检查,如此劳命伤财地运送盆景上山,真可谓煞费苦心。这经不起细察的“绿色生态”,不知是否协助当地顺利通过了检查。无论这种人为造设的“绿色”,有没有蒙蔽住检查对象的眼睛,形式主义仍是显露无遗的根本问题。

  良好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环境治理这个系统工程,必须作为重大民生实事紧紧抓在手上。然而,有的地方,表现出来的姿态仍是说起来重要、喊起来响亮、做起来挂空挡。去年5月,就曾有人举报,包括该采石场在内的3家采石场严重损坏生态环境。举报的内容包括“造成山体崩塌、植被荒芜、山洪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污染空气、噪音不断”等,桩桩件件牵涉到的都是民生问题。监管部门不能只是下达整改命令,更要及时回头看、着力督促改。否则,屡改屡犯的最终结果,只会是整改效力日趋微弱,生态环境日趋恶化,民生期待日趋失落。

  往采石场周围山体在铺设绿色塑料网,或者摆满密密麻麻的盆景,类似应付检查的手段谈不上高明。可偏偏有地方这么做,且不是一次两次,这本就是个耐人寻味的现象。是检查对象太粗心还是应付对象太精明?高下立判。最可怕的是谁也不愿得罪谁,于是你弄你的“假生态”,我扮我的“醉人状”。“你好我也好”的彼此合谋,纵容的是损坏生态环境者依旧我行我素,充其量在检查时故技重施,蒙骗过关。

  恩格斯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当灾害降临时,任何表象式修复,终将浮出水面。就在近日,唐山市丰润区杨官林镇满旺采石场发生山体坍塌,导致3人伤亡。当地政府的表态不可谓不坚决,要求各地各单位深刻汲取事故教训,举一反三,立即开展拉网式排查。然而,事后再坚决的表态、再严厉的问责,在逝去的生命面前,总是显得微不足道。英国谚语里,用“房间里的大象”来形容那些触目惊心地存在却被明目张胆地忽略甚至否定的事实或感受。城镇建设过程中,建立采石场开采砂石材料为现实所需,但资源开发在有的地方演变成了“开发性毁灭”。违背科学的盲目开采,毫无节制的过度开采,触碰底线的违规开采,都是寅吃卯粮、急功近利的短时之举,终将伤及人类自身。

  搬运盆景应付检查,不能只是就事论事地查摆问题,否则极易陷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窠臼。“破坏生态环境就是破坏生产力,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深刻内涵,必须扎扎实实化为具体实践,玩不得任何花架子。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