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文化教育 >> 正文
消除评职称“套路”需扬改革之旗
http://www.scol.com.cn(2018-3-26 14:12:18)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向秋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青椒”(青年教师)评职称如同翻山,且一山更比一山高,以至于评职称难成了不少高校“青椒”的心中之痛。(3月26日《中国青年报》)

  高校中有人为尽快晋升职称,不惜铤而走险,玩起了“套路”,比如花钱挂名专著、代发论文等,滋生出种种乱象。

  职称评定玩“套路”,衍生灰色产业链,助长学术不端,制造不公平现象,打击高校教师队伍积极性,需对此高度重视。遏制评职称乱象,消除各种“套路”,需对职称评定扬起改革之旗。

  突出道德品质。品德是指人的内心品质、情感和信念,是一个人内在素质、情操、修养等日常体现,是衡量人们行为善恶的尺度,评价人们行为是非的标准。有的教师为评职称而花钱挂名专著、代发论文等,是品德上出了问题的表现。品德是人才的核心素质,好人才需具备好品德。在高校教师职称评定上,要坚持德才兼备,把品德作为首要内容。对于师德师风存在违规行为的,坚决实施师德一票否决制。要在教师评价中突出品德评价,加强对教师队伍科学精神、职业道德、从业操守等评价考核,倡导诚实守信,强化社会责任,抵制心浮气躁、急功近利等不良风气,从严治理弄虚作假和学术不端行为。

  坚持分类评价。高校教师往往担负着教学与科研的双重或不同任务,对不同类型教师,都用学历、资历、论文、外语和计算机水平等标准量化衡量,容易造成评价偏颇,不客观、不准确。避免教师评职称玩“套路”,就需解决教师评价标准单一、片面问题,改变“一刀切”现象,克服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等倾向,合理设置和使用评价指标,对不同类型的教师实行差别化的分类评价。要结合教师的具体岗位、定位,将教师分为教学型、科研型等不同类别,分类建立健全涵盖知识、能力、业绩和贡献等要素,科学合理、各有侧重的教师评价标准。对教学型老师主要将上课效果、精品课程、教学教改、学生满意度等作为评价指标;对科研型教师则将科研成果、质量高低等作为评价指标。

  下放评价权力。一个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能力到底如何,所在学校最清楚。高校自主评定教师职称,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和减少假著作、假论文现象。在高校教师的职称评定上,要减少行政干预,推进简政放权,扩大用人主体自主权。特别要对高校下放评价权力,使高校拥有更多的自主权,实现教师职称由高校自主评价,逐步建立起竞争择优、能上能下、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用人机制。

  近年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先后印发了《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和《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各地各单位在贯彻落实中,要高扬改革之旗,健全制度、完善标准、创新机制,认真解决问题,努力营造自由畅通、公平公正的人才出彩环境,让人才活力竞相迸发。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