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网聚蜀语 >> 正文
让农民夜校成为脱贫攻坚助推器和加油站
http://www.scol.com.cn(2018-2-21 7:57:20)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李琼会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据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四川省结合实施“远程教育扶贫行动”,在高原藏区、大小凉山彝族聚集区的四千多个贫困村每村开办一所“农民夜校”,帮助贫困群众了解扶贫政策、掌握农业技术、提高劳动技能,成为贫困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助推器”和“加油站”。(2018-2-19央广网)

  所谓“农民夜校”就是根据农业生产的规律、而派生出来的一种符合农民生活的教学方式。适逢新春佳节之际,农村最热闹的是农民夜校。因为,在春节期间各地进城务工人员离开城市回到农村,囿于农村的文化生活较为匮乏,务工人员来到农民夜校,或与农民群众联络思想感情,或传授新技术新技能、或向群众介绍在外地所见所闻所感,这个时候,农民夜校也就成为最热闹的地方,成为村里的新时尚。

  四川省凉山州是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凉山州喜德县冕山镇小山村是喜德县最偏远的一个彝族村庄。报道称,凉山州喜德县冕山镇小山村的一间教室里,驻村第一书记刘承雨正在为村民传授农村电商的知识。前年7月,村里创办了四川省首个“农民夜校”,采用“菜单式”的教学模式培训村民,课程涉及扶贫政策、养殖技术、农村电商等。到目前,小山村农民夜校已举办了四十多期培训班,培训村民1500多人次,有40多人取得了特种作业资格证。

  近些年来,四川省结合实施“远程教育扶贫行动”,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领导干部骨干带头作用,在高原藏区、大小凉山彝族聚集区的四千多个贫困村每村开办一所“农民夜校”,凉山州喜德县冕山镇小山村着重发挥农民夜校的宣传、教育、服务功能,通过“农民夜校”这一载体,帮助贫困群众了解扶贫政策、掌握农业技术、提高劳动技能,引导广大贫困群众用自己的双手发展产业,变“输血”为“造血”,真正实现脱贫致富,变输血扶贫为造血扶贫,使农民夜校成为贫困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助推器”和“加油站”。

  夜读原著、夜访民情、夜谈民生、夜办民事……,年味儿里的农民夜校最热闹。在笔者看来,凉山州喜德县冕山镇小山村农民夜校只是全省和全国“农民夜校”的一个缩影,在各地都有许多农民夜校,这些农民夜校,不仅为广大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量身定制学习提高课程,在过年时节,更为返乡务工人员量身定制了各种学习课程。这些课程包括法律法规、形势政策,更包括各种务实技能。笔者认为,正是农民夜校,搭建了每一位农民继续学习提高的平台,农村群众通过农民夜校能学到新知识、掌握新技能,能通过农民夜校引导党员群众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来。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凉山州喜德县冕山镇小山村农民夜校采取“农民‘点菜’+教师‘下厨’”的做法,不失为各地提供有益借鉴,为农牧民群众带来了实打实的好处。正如该镇镇长马海阿里说的:“我们农民来‘点菜’,由我们农民夜校的教师们来‘下厨’。如果他们需要养殖的、技术方面的需求,我们就请县农牧局的高级畜牧师来解答;如果是政策方面有啥疑问,我们驻村工作组、第一书记、村两委这些来给他解答”。

  在未来,这些方式如何能得到进一步的深化,笔者建议,各地要常思为民之策,把老百姓冷暖、疾苦时刻挂在心上,精心办好农民夜校,采用“菜单式”的教学模式培训村民,使农民夜校逐渐形成经得起理论和实践检验的脱贫“高招”,激活民众脱贫奔小康的细胞。要针对群众需要什么,群众喜欢什么,群众中存在什么问题精准施教,让越来越多人的参与到农民夜校中来,用“绣花”的功夫深入探索下去,筑牢民众致富共享盛世之基,使农民夜校点亮新时代农村“夜生活”。

  总的来说,我们要让农民夜校逐渐成为基层干部群众间心贴心、手牵手的平台,通过农民夜校这一载体,帮助贫困群众了解扶贫政策、掌握农业技术、提高劳动技能,引导广大贫困群众用自己的双手发展产业,变“输血”为“造血”,真正实现脱贫致富,变输血扶贫为造血扶贫,让农村夜校真正成为脱贫攻坚助推器和加油站, 助推贫困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