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经济生活 >> 正文
错误满屏的“舌尖3”口碑翻车不足为奇
http://www.scol.com.cn(2018-2-26 7:43:27)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梦离柯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大年初四,《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时隔4年后重归荧幕,收视率非常强势,央视一套已经播出的前四集平均收视率超过了2%。但与极高的收视率相比,在口碑端,“舌尖3”的成绩却一路下滑,截至第五集播出前,在豆瓣的评分系统中,这部国民纪录片已经从最初的8.0高分下滑到了4.7分。(2018年2月25日《北京青年报》)  

  2012年开播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是一部关于中国饮食文化的高端美食类纪录片,它从食材采集、主食差异、加工演变等方面入手,将食物拍摄得既文艺又美好,让吃货们无法招架。随后播出的第二季虽然有一些片段的设计遭到观众的“吐槽”,但总体来说还是“好评如潮”。第一季和第二季造就的经典,第三季如何去延续?甚至去超越?想必“舌尖3”的创作团队在选材和设计上应该下了不少功夫。然而努力不一定有好的回报,或者说能力决定品质,“舌尖3”并没有收获“吃货们”的心,而是沦为一场“吐槽大会”。

  从第一集开始,观众就有些失望,在这一集里,只看到一堆器具,没有看到多少美食,不过绝大多数人还是表示理解,因为美食与器具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器具也体现了中国美食文化的博大精深。然而随后播出的几集,观众的情绪就无法继续“淡定”了。网友总结出“舌尖3”存在很多问题:煽情过重;美食无味;剪辑太乱。此外,很多常识性错误更是令人反感:三无产品的中药口红、出镜的不是花鲈而是大口黑鲈、有毒的南天竹被搬上餐桌等等。

  “舌尖3”的拍摄本意是想突破前两季,升华整个系列内容,但无奈力道用得有些过猛,矫枉有些过正。如果说技术的失败、内容的杂乱还只是拉低了观众的满意度,那么一些关乎健康关乎生命安全的错误就让人无法容忍了。有毒草药被搬到餐桌、制作三无产品“中药口红”,这类错误的知识很可能引起严重后果。以央视的权威、《舌尖》的口碑,这档节目播出后很可能误导很多人,也许真的有人照抄照搬,食用有毒草药,或者制作“中药口红”。尽管互联网上有很多网友指出片子里的种种错误,但那些没有留意新闻,或者没有机会接触网络的人会不会真的不幸中招?我们不得而知。依笔者看,“舌尖3”的收视率已经不重要了,目前要做的,应该是尽量减少节目有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

  此前,“舌尖3”在回应观众的质疑时称:即使冒险也要创新。为了创新去冒险本没有错,但用“创新”来解释满屏的错误就令人费解了。同样令人费解的,还有审查这一关,在节目被搬到屏幕前,难道没有经过审查?那么多的错误,难道都没人发现?满心期待的观众,等来的却是一部烂片甚至是“恐怖片”,实在不应该。

  近几年央视在春节期间都会推出不少让人耳目一新的节目,比如《舌尖上的中国》第一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等,这些节目之所以成功,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不仅需要创作团队做好自己,做好每一个细节,同时需要所有人千锤百炼、精雕细琢、一丝不苟。与这些大气又精致的节目相比,错误满屏的“舌尖3”沦为“吐槽大会”,遭遇口碑翻车也就不足为奇,在提倡“匠人”精神的新时代,错误满屏的作品注定沦为一道无人品尝的难吃菜品。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