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经济生活 >> 正文
“舌尖3”成“吐槽大会”别让“创新”背锅
http://www.scol.com.cn(2018-2-25 8:52:01)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殷建光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网友形容观看“舌尖”系列的心情:第一部,口水长流馋到深夜舔屏;第二部,泪水、口水各半,有点不是滋味;第三部,哎,白攒了四年的口水!没有口水,只能找茬。(2月25日北京青年报)  

  面对“舌尖3”的吐槽,“舌尖”节目组在官方公众号上刊发文章讲到了《舌尖3》“换口味”背后的隐情:“由于前两季带来的现象级传播效果,时隔4年才面世的第三季免不了被拿来与前两季进行对比。出于思维惯性和审美惯性,难免有不少观众对第三季的创新之举一时无法接受……”按照这样的解释,“舌尖3”成“吐槽大会”就是“创新”惹的祸了?笔者认为,这种认识太偏差了,“舌尖3”成“吐槽大会”不能让“创新”背锅。  

  众所周知,“创新”是为了更好,是为了更精彩。创,就是创造,是在原来基础上的创造;新,就是出新,是给大家一个崭新的境界。创新是一种传承,创新是为了让人们更上层楼,创新不是打造空中楼阁,不是否定昨天,不是另起炉灶,不是把人们引入一个迷茫的世界。创新最终目的是为了让人们的生活幸福焕然一新,欣欣向荣。但是,“舌尖3”的所谓“创新”,却带来的是煽情过重,美食无味;片中用数据、典故出错;片子剪辑太乱,食物近景特写太多,满屏一张大图,但细看却一片模糊。这不是创新,而是创乱了。  

  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怪相”呢?笔者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节目制作者失落了自己的正确定位,既然“舌尖”,那么,就必须始终围绕着“食品味道”,如果偏离了这个“食品味道”,过多的附着其他东西,那就不是“舌尖”了,创新不是附着,而是在“舌尖”上升华。总导演刘鸿彦表示,“大家都说中国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但是这个博大精深的东西到底是什么?不仅仅是这个东西是怎么切的,怎么做的,背后肯定有更深层的东西。我们希望呈现这个食物是怎么做的,再把背后附着的东西挖掘和呈现出来。仔细分析这段文字,我们发现,前者没错,的确要让观众知其所以然;后者错了,没必要过度挖掘附着的东西,因为附着的东西,有时候是一种“生涩”,让人感到很冷漠,甚至喧宾夺主了。  

  既然是“舌尖”系列,那么,再创新,也必须围绕“舌尖”,要在这个“尖”上进行丰富,进行提升,进行创新,让舌尖的味道更丰富,更芬芳,这才是“舌尖”的魂,如果丢了这个“魂”,那么,“舌尖”就不叫“舌尖”,就不伦不类,让人吐槽了。当然,正是因为是“舌尖”,所更需要精雕细刻,更需要精益求精,否则,就不配做“舌尖”。  

  网友对“舌尖3”的吐槽是一部很好的教材,提醒我们的电视片制作者必须走出自己的“主观想象”必须真正走到观众的“心间”,摸到观众的“心尖”,才能制作出观众喜欢的新“舌尖”。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