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社会民生 >> 正文
从春运变化透视“草根”流动的社会图谱
http://www.scol.com.cn(2018-2-8 8:06:55)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陆玄同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春节日近,春运渐忙。从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的春运纵深溯源,一切都在改变,唯归心不变。

  四十年春运,客流量从1亿飙升到30亿人次;火车时速从40公里飞跃到350公里;购票从“小窗口”升级为“大数据”;候车环境从“战场”升级到“机场”;饮食从“忍饥挨饿”到“网络订餐”;回家的路从“绕来绕去”到“四通八达”;行李从“编织袋”到“快递上门”。

  从如今科技范十足的春运里,回溯过去四十年种种变化,农民工始终站立潮头。四十年春运变迁,是草根群体流动绘制的社会图谱。

  他们缔造了春运,改变了春运。从出发到回家,两点一线的轮回愣是促进了社会、经济、交通以及文化的巨大发展,同时也把春运从“苦难”代名词变成新时代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时至今日,春运已然没有了那么多悲情,而铁路部门“让旅客体验更美好”的承诺,也随着一个个精细化、人性化服务直抵人心。

  四十年前,联产承包责任制解决了温饱,有限土地上的富余劳力穷则思变,背起行囊,开始“走天涯、闯天下”寻找出路。那时,农村一度出现了“送出一人,全家脱贫”的诱人景象,从而也带动了更多的农民源源不断地走出家乡,进入城市,最终涌动成潮。

  常言道,“人挪活,树挪死”,摆脱“守土固疆”思想桎梏的农民们,开启了体量庞大的跨省运动,推动了历史进步。不得不说,民工潮的奔涌,是一个跨世纪的壮举。

  一条条铁路,一列列奔驰的火车,火车站里堆砌的“乡音”和挈妇将雏,让一个个渴望团圆的个体,蠕动着身体在拥挤的人潮中出发。

  春运四十年巨变,归心不变。民工潮的流动在自发调节和平衡中,促进了铁路发展建设,加快了欠发达地区农村脱贫步伐,也极大地支援了发达城市经济社会建设。

  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1979年全国铁路运营里程仅有5.3万公里,而到2017年年底,已激增到12.7万公里,其中高铁运营里程2.5万公里。铁路建设推动的社会经济发展的功劳簿里,应该有农民工一份。

  面对新时代春运的便捷有序,我们应当为这些“英雄”们喝彩,是他们敢于突破和自我创造的勇气,拓展了生存空间,也在不断的离开和出发中,为这个时代创造了奇迹。

  改革开放四十年,也是春运四十年。是中国社会变迁的四十年,同样是草根群体奋斗的四十年。走过那段煎熬的岁月,一切都朝着美好生活前进。春运随着经济发展的步伐起舞,彼此作用又相互影响。

  一场人、物、技术、观念、文化、经济交织绘就的独特景观还在延续,千里万里,最温馨是家里。“家”文化里的基因图谱上写满了乡愁,撩拨一个个在外游子的年终愁绪。春节团圆,是国人最强劲持久的传统文化仪式,是中国人认祖寻宗的千年人文密码。“树高千丈,叶落归根”,是中国游子的精神归宿。

  这场承载乡愁与苦难的“迁徙”走进了新时代,一系列新科技、新服务、新理念、新变化使春运回家路温暖舒适。一个个微小的个体的生活图谱叠加在一起构成了这个多元而复杂的社会。

  回过头看,这幅充满励志的社会图谱上仍然遗留着一个个问号。当潮水般的务工人员涌进城,产生了文化碰撞和生存方式激变,在给城镇带去活力的同时,也由此引发了纷乱和冲突。给城乡的政治、经济、文化、人口和社会治理带来一系列有待解决的课题。

  但社会变革是要经历阵痛的,不断产生的矛盾推动社会向前发展,也不断推动社会治理更具弹性,区域经济更趋平衡。届时,春运或将不在,但由此形成的奋斗精神或将长存。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