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社会民生 >> 正文
别再树立“倒在岗位上”的模范典型了
http://www.scol.com.cn(2018-2-8 7:57:35)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郭元鹏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年关将至,医疗圈却传来悲伤消息: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丁集镇中心卫生院外科医生方培虎于去年12月16日凌晨猝死在值班室内,年仅31岁。然而,1月25日,裕安区卫计委一则《关于在全区医疗卫生系统开展向方培虎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引发轩然大波,医生纷纷表示,“不学,要好好活着”。(2月7日《新京报》)

  首先需要向“倒在岗位上”的好医生致敬,是他的付出,是他的工作,换来了患者的安全。兢兢业业、爱岗敬业的精神值得称道。但是,兢兢业业需要有度,爱岗敬业不是牺牲健康。为何“向过劳死医生学习”的倡议,会受到这么多医生的反对?

  答案简单明了,“向过劳死医生”学习的倡议,并不符合这个时代所倡导的科学工作,科学生活的健康精神。一个好医生“倒在了岗位上”,确实需要有关部门安慰,这种安慰应该是对其家人的安慰,应该是对其“倒在岗位上”的叹息,而不应该是鼓励更多人“向过劳死医生“学习,难道要鼓励大家都”倒在岗位上”?  

  中国医师协会发布《中国医师执业状况白皮书》显示,我国三级医院医师平均每周工作51.05小时,二级医院为51.13小时,大大超过每周40小时的标准工作时间。同时,仅有不到四分之一的医师能够休完法定年假,甚至还有4.4%“不知道自己有年假”。对于有关部门而言,更应该通过这起事件,思考如何维护医生的权益,如何让医生不“倒在岗位上”,如何让医生健康的生活?该工作的工作,该休息的休息,才是健康的生活理念。

  树典型、学典型,在各行各业都需提倡。但是,树立典型、学习典型,要搞清楚一个问题,树立什么样的典型,学习什么样的典型。然而,由于“树典型的泛滥”,以及“传统树典型”的习惯,一些单位往往会将“倒在岗位上”的人作为典型。一些先进人物事迹的材料里,都有这样的字眼:他经常加班加点;他打着吊瓶工作;他连续苦干了3个日夜;他忍着病痛坚持工作。最后是,“他终于倒在了岗位上”。这些人爱岗敬业的精神值得肯定,但是过度劳累却不该提倡。

  最近这几年,我们也发现很多“倒在岗位上”的典型:有倒在岗位上的警察,有倒在岗位上的法官,有倒在岗位上的专家,有倒在岗位上的教师。这些单位和部门、系统,往往都会发布“向他们学习”的通知。其实这种做法是不对的,试问,“向过劳死医生”学习的倡议,是要大家学习什么样的精神呢?

  新的时代,向“倒在岗位上的人”学习的通知和倡议,可以丢进历史的垃圾筐里了。(作者系天府评论新闻观察员)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