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铿铿蜀音 >> 正文
三招齐下激发脱贫内生动力是上上策
http://www.scol.com.cn(2018-2-7 7:42:04)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林伟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一个有52.88万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11.9%的深度贫困地区,如何走上脱贫路?扶志,引导彝族同胞增强脱贫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扶智,改善教育条件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移风易俗,使得贫困户养成文明习惯、融入现代生活。三招齐下,帮助凉山既告别物质贫困,也远离精神贫困。(2月1日《四川日报》

  有人做过这样一种比喻:一枚鸡蛋,从外面打开是食物,从里面打开则是生命。生命成长如果不冲破包裹自己的蛋壳,很难有所造诣。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打赢脱贫攻坚战也是如此。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发挥作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也不能超脱于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

  俗话说得好,“治穷先治愚,扶贫先扶智”。作为外因,物质上的“扶持”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扶志”和“扶智”才是内因、才是关键。当前,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最大特点就是啃硬骨头,这不仅需要各级党委、政府、投入大量的资金、物资等,为贫困群众“输血”,解决迫切的生产生活之需,增加获得感,而且更要注重有针对性地扶志与扶智,激发贫困群众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否则,不论“外因”有多少有效的扶贫措施,也难以实现精准脱贫。

  “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志气树立起来,信心有了,致富的办法和干劲自然就有了。近年来,四川省和凉山州坚持扶贫和扶志、扶智相结合,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移风易俗根治“精神贫困”,协调推进“物质脱贫”和“精神脱贫”,教育引导群众用勤劳的双手改变落后面貌、创造幸福美好生活,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以凉山州为例。全州11个民族聚居县均为国贫县,占全省总数的1/3。面对凉山州的深度贫困,四川省委、省政府已连续开出药方。2014年4月25日,《大小凉山彝区“十项扶贫工程”总体方案》印发,瞄向彝家新寨建设、教育扶贫提升、现代文明普及等突出问题精准发力。仅一年多后,省里再次出台17条具体支持政策措施,强化造血功能。凉山州的嬗变,就是协调推进“物质脱贫”和“精神脱贫”紧密结合的案例。

  打赢脱贫攻坚战,“物质脱贫”的难题不难攻克。但是,如果没有“精神脱贫”,就会像重拳打在棉花上,难以奏效。凉山州的嬗变给我们的启示是:贫困群众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主体力量,要彻底摆脱贫困,首要的就是精神脱贫,要从思想上、精神上增强战胜贫困的勇气和内生动力,激发与全省人民一起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信心和共建美好家园的愿望。没有脱贫志向,再多扶贫资金也只能管一时,不能管长久。而抓好扶志+扶智+文明养成,把外部“输血”式扶贫与内部“造血”式脱贫紧密结合起来,就等于牵住了脱贫攻坚的“牛鼻子”,抓住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关键和要害。四川三招齐下,帮助凉山既告别物质贫困,也远离精神贫困的举措,不失为脱贫制胜的上上策。(作者系四川在线特约网评员)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