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文化教育 >> 正文
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国标”出炉,然后呢?
http://www.scol.com.cn(2018-1-31 7:39:09)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刘天放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30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这也是中国高等教育领域首个教学质量“国标”。据介绍,此次发布的本科教学质量《国标》涵盖了普通本科专业目录中全部92个本科专业类,包括全部587个本科专业、涉及全国高校56000多个专业布点。(1月30日中国新闻网)

  我国高等教育领域首个教学质量“国标”出炉,这当然是一个好消息。无论是“国标”的三大特点,即既有“规矩”又有“空间”、既有“底线”又有“目标”、既有“定性”又有“定量”,均为注重教学的举措。“国标”还明确了该专业类内涵、学科基础、人才培养、目标、学制、授予学位、参考总学时或学分,提出了政治思想道德、业务知识能力等人才培养基本要求,以及该专业类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专业的持续改进机制等各方面要求。

  大学“重视教学”,真是久违了!该“国标”,可视为衡量我国高校教学质量的标尺。如果能达到教育部的要求,那么大学培养出更多样化、更高质量人才的愿望就能照进现实。遗憾的是,如果身在大学,都会知道如今我国对大学教师的评价体系,考核内容主要是依据论文、项目、著作这三项。只要有核心论文或项目之类,职称就会顺利晋升,待遇自然就会提高,就可以吃香的喝辣的;而教学,根本不与职称和待遇挂钩。

  记得数年前,云南大学副教授、开宝马车的尹晓冰说过的一句话:“大学教师全心投入教学是种毁灭。”他的言论曾遭到一番痛击,可也有人说尹老师道出了实情,听着不爽,却是事实;他只是“皇帝的新装”中那个敢讲真话的小孩儿而已。尹老师在教学的同时,担任三家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既享受着体制内的优厚待遇,又是商界的弄潮儿,可谓教师富裕阶层中的佼佼者,可他称自己花在教学上的精力只有三分之一。

  前年年初,多家媒体报道了河南大学教师常萍退休后被学校返聘为副教授,继续为本科生授课的消息。在32年的教学生涯中,职称只是讲师的常老师语言精彩且富有诗意,讲课深受学生欢迎,可她从不出书、不写论文,甚至两拒《百家讲坛》邀请。她的讲课实录被总结成“常萍语录”流传于网络,民间则一直称讲师常萍为“口碑教授”。可是,她讲课再好,到了退休还是副教授,这就是源于她不愿意“抄”论文或“跑”项目。

  如今,教育部出台了高等教育教学的“国标”,这是好事,可达到标准又如何?既没有对学校的约束,也没有对教师的约束。而如果有了“国标”,再有配套措施,如对达不到标准的高校或教师都有惩罚性措施,或者,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但达标,而且还有教学上的创新,深受学生喜爱,如果把这些不能轻易“量化”的内容,使其成为高校评估、考核教师的一个重要标准,那么无疑将激励学校和教师的更大的教学积极性。

  可现实是,对高校和教师的评估和和考核,基本上仅是看“科研”,教学总是被无视。数年前,上海交通大学的晏才宏老师,就是不抄论文,不跑项目,结果他身背一个讲师职称一直到不幸离世。虽然学生们对他的课堂教学评价甚高,可有多少人能像学识渊博、教学成绩突出,又自甘平静、敢于与体制抗争的晏老师那样做呢?

  不是大学教师教学上不想投入,而是考核制度逼着其“忍痛割爱”。为了趋利避害,他们只能无奈地去“拼”论文或“跑”项目。由此,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国标”出炉了,可千万别让它成了摆设,而是需要贯彻落实下去,还必须有配套的惩罚、奖励措施跟进。否则,大学重科研、轻教学的现状恐怕仍难改变。(作者系四川在线特约网评员)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