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文化教育 >> 正文
汉字是一种文明
http://www.scol.com.cn(2018-1-19 7:51:05)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唐剑锋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汉字,让中国人感到无比自豪。汉字,又称中文字、中国字、方块字,属于表意文字的词素音节文字。汉字是汉语的书写文字 ,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仍被广泛使用的高度发展的语素文字。已有六千多年历史的汉字,在新时代,在全世界范围,更是显示出无限的生机活力。

  汉字的使用,开启了中华文明。政治书上说:“汉字的出现,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了文明时代。”历史书上说:“汉字是中华文化的主要载体,绝大部分优秀的中国文化都是通过它来记载和传播的。”史学界认为:中国文字源始于殷商。著名学者郭沫若在《古代文字之辩证的发展》一书中指出:“汉字究竟源始于何时呢?我认为,这可以从西安半坡村遗址距今的年代为指标。”“半坡遗址年代距今有六千年左右”,就是说那时,中国人就开始使用汉字。

  汉字的发展,标志着一种创新。郭沫若先生认为:“文字是劳动人民创造的”。从大约公元前十四世纪,殷商后期的“甲骨文”,就被认为是“汉字”的第一种形式,直到今天,各种字体纷纷诞生,综艺体、整块体、浮云体、变体等等。为了记载文明和方便交流,汉字总是在不断更新,这是与时俱进,是祖国文化繁荣的具体表现,也是汉字发展顺应时代潮流和人们需要的结果。中华文明和中国汉字一样,都是在使用中不断创新,在创新中一代代传承。

  汉字的稳定,证明了一种成熟。汉字一路走来,虽然不断推陈出新,却总是处于一种稳定的状态。这不仅是对汉字的一种敬仰,更是对中华文化、中华文明的一种自信,尽管汉字风雨兼程六千年,却一直都不曾间断过,都没有忘记祖宗,都没有忘记中华民族的根儿,都没有忘记中华文明的初心。有人说:“一个汉字就是一首诗”。一个“明”字,何人不解其意?从古至今,一直是日月为明,太阳很明,月亮也很明。汉字的稳定,极大方便了记事和传承。

  汉字的光大,彰显了足够的自信。一个“汉文化圈”,就包括除中国之外的新加坡、日本、马来西亚等国家;而今天,孔子学院,已遍及亚洲、欧洲、美洲、非洲、大洋洲一百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授课使用的语言,主要就是汉语言。我们今天在新闻或影视剧中总能看到,不管美国、英国、德国,还是在亚洲、非洲,悬挂中文标语的地方越来越多,汉字正在走向世界的每一个地方。在今天,有很多国家,学习汉语,不仅是一种时尚,更是一种机遇。

  汉字的美感,让人浮想联翩。汉字形态美,音韵也美。相传,王羲之老师卫夫人,三堂课讲出“点”、“横”、“竖”之美。第一堂课,卫夫人要王羲之感觉悬崖上石头坠落“点”的力量。第二堂课,卫夫人要王羲之站在平原凝视地平线感受“千里阵云”。第三堂课,卫夫人让王羲之感觉深山一枝古藤的强韧和力量。“竖”像“万岁枯藤”。汉字的发音极富音乐性。四种声调加轻声、变调,轻、重、缓、急,抑、扬、顿、挫,读起来错落有致、音韵和美。

  汉字的未来,必将是光明的。不仅中国汉字,就连中国书法,也对东南亚地区尤其是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家,产生着深远影响。在法国、德国等国,艺术家也视中国书法为艺中之艺。毕加索曾深情地说,若我在中国,一定是一名书法家,而不是一名画家。随着“一带一路”的热浪和中国科技开始走向“领跑”,辉煌的汉字将成为中国走进世界舞台中心的助推器;汉字,将伴随着“中国故事”和中国崛起,展现出璀璨的未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汉字,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功不可没;每一个汉字,甚至汉字的每一笔画,都烙有中华文明印记。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