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文化教育 >> 正文
自己出题考自己:可一而不可再
http://www.scol.com.cn(2018-1-14 7:50:16)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严奇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近日,武汉大学一场奇葩的考试,引起了网友的热议。据媒体报道,12日下午,武汉大学2017级人文科学实验班的学生们迎来《中国古代文学》课的期末考试,在看到下发的“试卷”的那一刻,学生们却发生了骚动——敢情这写得满满的一张纸不是试卷,只是出卷说明,另一张白纸才是真正的试卷,至于题目么,请现场自己出。

  “自己出题考自己”,其形式无疑是十分新颖,且意义深刻的。诚如授课老师所言:“用这种方式考试,既给了学生自由度,又考验了学生的基本功。”所以,对“中国古代文学”这类比较“生涩”的学科来说,如此出题必定有其优势。然而,这类考试形式能否推广或坚持下去,需要还是实践考验。

  的确,“自己出题考自己”能给考生很大的应考空间,可也并非没有“套路”可寻。假如,我是一名考生,我可以在考试之前,按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七个历史阶段,盯住一两个知识点,备下深度恰当的考题,其他知识点就不必刻意复习了。这对知识的全面掌握来说,绝非好事。从“复习大而全”的极端,走入“复习小而细”的极端,不一定会带来实质上的进步。“自己出题考自己”可能仅仅在突击出卷时,比较实用。

  当然,即便是突击出卷,也并非所有考生都能接受。对于长期习惯于“你问我答”的考生来说,转“答题”为“出题”,需要的是思维定式上的急转弯,有的同学能习惯,有的同学不一定能习惯。再者,出卷也需要经验,并非人人都能找准老师的角度。老师觉得这样出题有难度,学生觉得那样出题有难度,届时如何按“出题难度”评分?应试考试的思维的确需要更改,但不能一蹴而就。

  再者,这类考试也为老师的主观评价留下了太多空间。没有了客观题,只有主观题,关系好的学生大可在考试后,寻找评卷老师,表示自己出了哪一道题,请老师“酌情”打分,教学上的人情交易也就来了。何况,老师也有自己的出题偏好,同样的题型和难度,会因为评卷老师对知识点的喜爱度不同,体现出高低优劣,届时考试公平性又该如何兼顾?缺乏公平性,又怎么让所有学生所认同呢?

  哪怕以上的疑虑会通过相应的制度手段,完全排除,可其中损耗的行政、教学资源必然不小。说到底,“自己出题考自己”纵然有趣,可走得仍然是应试教育的老路。若是武汉大学的学生能从中找到提升自己的乐趣,进一步推广和复制也并无不可,关键看校方能否从中,延展出更多更好的考试形式。

  我们不妨将武大的这场“奇葩考试”,当作老师与学生为考试展开良性博弈的一个开端。老师思考如何用新颖且实用的考试方式出卷,学生思考如何适应新型的考试环境。学生在动态的思维变化中,摆脱“临阵磨枪”的应试态度,进而积极积累专业知识,提升综合能力。当然,用发展的眼光看,单纯的“自己出题考自己”恐怕也会被迅速淘汰掉,对此我们应该辩证看待。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