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文化教育 >> 正文
售卖“主编”拷问职称评审“透明度”
http://www.scol.com.cn(2018-1-3 7:55:18)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王军荣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2017年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提出职称评价应摒弃从前“一刀切”的方式,提出不唯资历、不唯学历、不唯论文。然而,记者近日暗访发现,在久被诟病的“论文经济”视野之外,部分高校教师为评职称争相买图书专著“挂名”的风气逐渐兴盛。围绕着图书专著的“挂名”,从内容代写、主编挂名,到代购代销,形成一条灰色利益链。(1月2日《北京青年报》)

  从论文造假到“主编挂名”,都是为了迎合职称的需求,换言之,职称需要什么,就给你造假什么,由于有市场有需求,自然也就会有售卖“主编席位”。

  售卖“主编席位”是一种造假行为,从表面上看是双方互惠互利,写作者得利,中介者得利,而买者更得利,付出的虽然是不低的代价,却是一劳永逸。确切地说,评上职称,一年就能挣回来,还终身受益,划算,况且周边的人都这么做,恐怕也得一起“黑”,不然会受到排挤。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能够造假的职评制度显然存在漏洞,能够花钱买到的“学术”只能是“垃圾”。现在职称评价制度已经在改革了。去年10月20日,教育部、人社部联合印发的《高校教师职称评审监管暂行办法》指出,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权直接下放至高校,学校可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校教师职称评审办法和操作方案等,明确职称评审责任、评审标准、评审程序。职称论文不再“一刀切”,为高校“松绑”了,却换成了“挂名主编”泛滥,称职称评审究竟如何改革,才不会让弄虚作假者受益?称职评审制度的确需要改革,也应该进行改革,但无论怎样改革,均需要有人把关。这种买来的“主编席位”,书只印一二本的,难道真的看不出来?一本书是否具有学术含量,作为专家,是很容易看得出来的,可为何却让这种“学术垃圾”顺利过关?其根因就在于职称评审的评委们缺乏责任心,或受到利益的牵制,或受到人情关系的羁绊,这使得那些评委们睁一只眼开一只眼,明知道对方提供的“主编”是假的,是买来的,明知道出版的书没有学术含量,却仍然放行,并且纵容其得逞,如此,再好的职评制度也仍然无法阻挡住“学术垃圾”。

  职评存在“不透明”,这是职评最大的问题。职评能否顺利通过,固然要看参评者的条件,比如一些硬杠,但也与一些“暗箱操作”有一定的关联。如果参评者所编写的书能够在网上公开,经受考量,而评委的评审同样也可以公开。比如某个评委给某个参评者打分,他打的分数也可以公开,如果评审过程是在阳光下操作,是受到“第三方”监管的,那么评委会就会体现公平公正,如果仍然是“关起门来”来评审,自然会让这些“学术垃圾”过关并得利。

  售卖“主编席位”拷问职称评审的“透明度”,唯有提高职评的“透明度”才有望回归职评的本义。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