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社会民生 >> 正文
拾金不昧是美德更是本分
http://www.scol.com.cn(2018-1-14 7:52:57)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徐甫祥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1月8日中午12时许,葫芦岛北站派出所执勤民警接到一青年男子求助,称钱包丢了,内有1300余元现金及身份证、银行卡和社保卡等。民警最终通过监控联系上捡包的一家三口,并于次日将钱包返还。民警随后发短信提醒对方,捡到东西应现场交给警察或工作人员。对方回复称,“捡到的东西我给他是人情,不给是我做人的本分,……现在不是‘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的年代。”(1月12日《辽沈晚报》)

  在国人眼中,拾金不昧是传统美德,更是做人本分。相形之下,对方女主人归还钱包后的“牢骚话”,无疑有悖这一传统认知。在她的口中,拾金不昧要看“人情”,拾物不还则成了“本分”。尤其是“现在不是‘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的年代”这句话,更是几近于对社会公认道德准则的“颠覆”。

  在当今社会,尽管“拾物不还”现象远未绝迹,但“拾金不昧”毕竟代表着社会的主流。“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里边”这首耳熟能详的儿童歌曲,曾唤起多少人甜蜜的记忆。即便是在当下,“拾金不昧”依旧作为社会道德准则的“标尺”,规范着人们的行为举止。

  譬如,2015年4月8日上午,深圳市旅游汽车出租有限公司驾驶员阳柏建发现乘客遗忘在车上的黑色塑料袋,里面装有300多条黄灿灿的金项链(估价超过25万元)。若在某些人看来,这无异到手的“横财”。但阳师傅却丝毫不为所动,当即把它交到公司,等待失主认领。显然,正是拾金不昧的道德观,让阳师傅作出了这一选择。

  相比之下,那些声称“拾物不还是本分”的人实在应该感到汗颜。俗话说得好,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倘若人人都将“拾物不还”奉为信条,世间还有什么“温暖”可言?更何况,某些人眼中的“横财”,说不定是失者打工一年的全部收入,抑或是为患病亲人东挪西借来的“救命钱”。其后果便是,一个人的一次“小恶”,很可能会由此毁掉另一个人,乃至一个家庭。

  而对不当得利之人来说,或许失去的同样会很多。就如那名女士,当孩子将钱包交到你手上,便意味着开始扮演言传身教的角色。或拾金不昧,或拾物不还,你的选择,在某种意义上就将决定孩子的未来走向。至少,当孩子亲眼目睹他的父母作出不明智的选择时,其稚嫩的内心势必蒙上阴影。

  值得警惕的是,这类人尽管只是极少数,但危害却不可小觑。原因在于,拾金不昧的正能量可以传递,“拾物不还”的负能量同样也能“传染”。而要防范类似“拾物不还是本分”的悖论侵蚀社会肌体,则需要每一位公民的参与,其中也包括那些知过能改的人们。

  自古到今,拾金不昧之所以被人们所推崇,正是缘于其体现了人性的善和美。故而,代表着向上向善的拾金不昧精神,将永远不会过时。或许少数人的“拾物不还”会暂时让这种美德蒙羞,但一旦拭去尘灰,依旧会闪烁着人性之光,被后世的人们所传承。

  至于那名女士,尽管事后的言辞有诸多不妥,但毕竟最终归还了钱包,姑且算是一个好的开端。期待风波过后,这名女士能够有所反思:无论是从孩子还是母亲的角度,拾金不昧意味着洁身自好,象征着光明磊落,相比不当得利,才是真正做人的本分。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