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社会民生 >> 正文
把“斑马线互敬日”变成“每一日”
http://www.scol.com.cn(2018-1-12 7:59:16)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刘天放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11日上午,杭州市公交集团举行“1.11斑马线互敬日”主题公益活动,倡议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共同参与,让“斑马线礼让”成为一种感染彼此的快乐行为,司机与行人的和谐互动,打造平安、有序、畅通、和谐的城市道路环境。(1月11日澎湃新闻)

  近几年,全国各地整治礼让斑马线的新闻不断传来,无论出于何种目的,都说明“不礼让斑马线”已成为一大顽疾,再不治理,就不仅是为城市文明形象减分的问题,而是使交通受阻,引发交通事故的更大问题了。而整治不礼让线的招数可谓五花八门,虽然效果明显,但只要不是经常性执法,“整治风”过后,基本又回到了以前的状态。

  礼让斑马线,主要是指机动车必须礼让行人,因为在交通通行中机动车总处于强势,而行人和非机动车总是弱势。机动车在斑马线或人行道争道抢行的现象,想必谁都经历过,因此,对机动车不礼让斑马线的查处力度必须加大。而各地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无论争议多大,都是在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道路交通安全法》第47条明确规定: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时,应当减速行驶;遇行人正在通过人行横道,应当停车让行。机动车行经没有交通信号的道路时,遇行人横过道路,应当避让。

  杭州推出的“斑马线互敬”,其实并不新鲜,只是更多地方没有把它上升到一项专门的活动来开展而已。我们常说“礼让斑马线”,既然有“礼”也有“让”,那么就有相互的意味。当然,作为强势的机动车,礼让斑马线上的行人或非机动车是交通法规定。而礼让斑马线的目的主要是因为,一是保证行人或非机动车驾驶员的安全,二是确保交通顺畅。既然如此,机动车先让是必须。不过,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尤其是在保证行人或机动车驾驶员安全的条件下,机动车一味礼让行人,对保证交通顺畅通行未必能起到作用,还有可能适得其反。

  可见,杭州倡议的“斑马线互敬”,人快走车慢行,向让行司机竖大拇指,看似非常实用的活动。虽然“车让人”是倡导生命至上且是法律的明确规定,但究竟是“车让人”还是“人让车”始终存有争议,在实际操作中也往往走样。而机动车不礼让行人,有些并不全是机动车驾驶员的问题,交管部门在道路设计、执法,以及行人或非机动车在遵守交规上都存在问题。所以,礼让斑马线在不少情况下绝非仅靠机动车驾驶员一方就能解决。只有机动车驾驶员、行人、交管部门都能各尽其能、各司其职,才能保证礼让斑马线成为常态。

  在各地不断加大对礼让斑马线的整治后,确实很有成效,可是,不少地方在出现礼让明显好转后也有反弹现象,这说明,礼让斑马线一旦执法跟不上,就不会持久地“礼让”下去。就是说,原来的“礼让”都是机动车驾驶员礼让行人,这当然没有任何问题,但在某些情况下,也需要适当“互让”,否则,就达不到保障行人或非机动车驾驶员的安全,也无法保证交通顺畅的目的。

  由此,想把斑马线变成“文明线”绝非想象中那么容易,需要各方互动才能实现。而“相互礼让”,在某些情况下就是一种符合实际的选择。这并非是在为机动车找不礼让的借口,而是说,任何事情都有其内在规律,必须依靠各方协同一致才有可能完成。机动车驾驶员斑马线礼让行人是必须,但同时,行人、非机动车驾驶员,在机动车司机礼让的同时,也要尽可能地为交通通行顺畅的全局考虑,自觉抵制不良过马路等行为。而交管部门在道路设计的科学化、客观性、人性化等方面还应加强,执法还需到位。由此,这个“斑马线互敬日”不应该仅是一个日子,而应该是“每一日”。(作者系四川在线特约网评员)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