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社会民生 >> 正文
化解“人情雪球”,莫让回家成负累
http://www.scol.com.cn(2018-1-3 7:49:09)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吴云青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春节就在下个月,对于漂泊在外的人来说,眼下正是整理一年收获、准备返乡过年的时候。不过,一想到手上攒了多少个“红色炸弹”,不少人回家的喜悦可能就打了个折扣。每年大小长假前夕,都有网友晒出自己假期赴宴出礼的行程安排,感叹几个月的工资就这么没了;年关办喜事的尤其多,乃至有人说:“要是一年没挣到什么钱,都不敢回老家过年。”

  真没夸张。据媒体调查发现,农村人情消费支出近年来剧增,有些村子红白喜事礼金比5年前翻了一倍多,农村地区铺张浪费、炫耀攀比等人情消费现象仍屡见不鲜;人情变味,农户对人情支出却难以拒绝。既然回家就不能不出份子,那只好不回家,躲掉一份是一份。

  打拼在外的人不敢回来,客观上降低了家乡的人气和经济活力,也挫伤了人才返乡创业的积极性;留守当地的人承担着较高的人情成本,消解了贫困治理的成果。可见,“人情雪球”不仅是个人和家庭财富之患,也是地方发展之患,任它越滚越大对谁都没好处。

  虽然是大操大办的成本压力和迎来送往之间反复加码导致“雪球”越滚越大,却很难指望个人力量中断它的传递。在熟人社会里,“名声”太重要了,遵从惯例最安全。别人大操大办,你从简就显得“小气”,若是红白喜事之类还会担心亲友不满;一份对全国31个省份273个村庄3829个家庭的问卷调查发现,超六成农户认为“宁可负债,不能欠情”,出礼的时候“爱惜名声”不敢不出,收礼的时候害怕吃亏不愿不收,所以很少有人主动对礼金说“不”,即使偶有“异类”也难撼风气。

  其实,移风易俗是做得到的。近年我国不少地方的乡镇村遏制人情消费、治理摆排场办宴等陋习卓有成效,总结经验,通常包括订立村规民约、党员干部带头等。制定村规民约要争取最大共识、引导村民自治;党员干部率先垂范也需要具体的行为规范和监督手段;在阻止“人情雪球”回抛的过程中,一定有人觉得自己“吃亏”了,也一定有人想等自己“收回成本”再开始给红包减负;积习难改,如果没人盯着,各种陋习消停一阵子就死灰复燃也不是没有可能,所以,要做好这件事,不仅需要个人的积极配合,还非得地方政府有决心、领导干部肯出力不可。

  从更大的视角来看,移风易俗是包括在建设文明乡风里的。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其中,乡风文明是重要内容。建设文明乡风,通过加强文化宣传、组织文化活动,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有助于改变促成陋习的某些观念,在思想层面上净化培育陋习歪风的土壤。

  都说农村的年味儿比城市更浓,除了传统年俗保留得更完整,更因为乡亲乡音中那份令人感动的熟悉与亲切,给人以“家”的质感。人情本是温暖的羁绊,变得令人避之惟恐不及岂不悲哀?“人情雪球”越滚越大的现象该叫停了,停下来,积极出招将它由大化小,让思乡的游子盼着回家,也让真正的人情“回家”。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