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铿铿蜀音 >> 正文
啃下深度贫困“硬骨头”关键靠实干
http://www.scol.com.cn(2018-1-16 10:41:58)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张闲语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小凉山彝区包括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马边彝族自治县、金口河区。2017年底,这里的贫困发生率为8.45%,是全省平均水平的3倍多。自然条件恶劣,人才队伍缺乏,大操大办、高额礼金等陈规陋习,都是挡在小凉山彝区脱贫路上的“拦路虎”。瞄准短板,小凉山彝区不断创新举措,“捧”出一个个锦囊妙计,助力啃下深度贫困“硬骨头”。(1月16日《四川日报》)

  四川作为全国6个重点扶贫省份之一,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四川的深度贫困县多,分布地区广,所面临的情况极其复杂,要啃下这块深度贫困的“硬骨头”确实非常难。四川积极调动基层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回避困难,主动聚焦问题,补足短板,依靠真抓实干化解和克服了一个又一个难题,为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致富积累了经验。

  深入实际,精准摸清导致贫困的穷根。深度贫困地区为啥贫困,既有客观条件的限制,比如自然条件恶劣,道路交通闭塞,去年引发公众强烈关注的悬崖村就是一个典型例子;也有一些长期以来形成的陈规陋习等所约束,比如大操大办、高额礼金等,为了顾及面子,即便在穷也要讲排场;还有意外发生的疾病等原因,比如“一人失能、全家致贫”现象。

  正是依靠广大干部深入实际的摸排走访,第一时间掌握了深度贫困地区的问题所在,找到了制约深度贫困地区发展致富的问题。要啃下“硬骨头”,必须要梳理和分析这些问题的原因,既要拿出应急之策,也要着眼长远彻底拔掉穷根。

  对症下药,开出脱贫致富的“大处方”。有问题不可怕,关键是如何破解问题。要啃下深度贫困这块“硬骨头”,没有捷径可走,必须俯下身子,逐一去攻坚克难。针对“一人失能、全家致贫”现象,小凉山彝区探索出“居家救助+集中供养”的模式,把贫困家庭中的失能失劳人员“剥离”出来,安排专门人员负责照顾,让其他家庭成员安心就业创业。

  针对高额礼金和大操大办问题,及时出台“红线”标准,实施“双高”治理。针对村医缺乏问题,推行民族医师定向培养模式,打造“永久牌”乡村医生。针对不同的问题,开出不同的处方,该下猛药就下猛药,该着眼长远就综合施治。以问题为导向,求真务实,创新探索解决之道,不拘泥于政策,才能全方位激发脱贫攻坚的动力活力。

  干部带头,助力搬掉脱贫路上的“拦路虎”。要补足短板,啃下深度贫困硬骨头,单靠政策倾斜和贫困地区群众自身努力还不够,还需要基层干部带头表率。在实施居家救助时,如何找好居家之所,需要基层干部去做工作。

  在治理高聘金、高礼金的陈规陋习过程中,在制定具体标准之后,每当有村民办婚事时,驻村干部都要第一时间到场,监督聘金、礼金标准执行是否到位。在乡村医生的培养和稳定上,也需要基层干部主动关心并提供条件,让村医能够安心留在村里。

  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是硬仗中的硬仗,无论是对于基层干部,还是贫困群众,都必须要全神贯注,全力以赴,因地施策,真抓实干,才能啃下“硬骨头”。(作者系四川在线特约网评员)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