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铿铿蜀音 >> 正文
以文化扶贫激发脱贫内生动力
http://www.scol.com.cn(2018-1-7 14:48:16)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李琼会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没有移不走的穷山,但唯有精神扶贫才能彻底斩断“穷”根。我省多地乡村开展文明新风建设和感恩奋进等主题活动,推进乡村移风易俗,发挥文化扶志励志的重要作用,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实现“精神脱贫”。( 2018年01月06日四川日报)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鱼,三餐之需;授人以渔,终生之用,实施文化扶贫就是要提高群众致富的自信心,增强群众致富的自信力。笔者认为,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的同时,更加需要解决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强农村贫困人口的精神动力。四川省委十届六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四川省委关于集中力量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确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明确指出,要实施文化惠民扶贫行动,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拓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通过“新家园、新生活、新风尚”活动,倡导现代文明理念和生活习惯。

  且看文化扶志又扶智,如何让村民在精神上也富起来?自《中共四川省委关于集中力量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确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出台以来,全省各地按照“六个精准”和“五个一批”的要求,精心策划文化惠民扶贫行动,通过文化扶贫,解放群众思想,拓宽群众发展思路,全面清除等、靠、要等落后思想,增强了贫困群众自立自强、勤劳致富的思想意识,取得了良好效果。正像报道称,南充市仪陇县新政镇安溪潮村充分发挥文艺在“扶志”与“扶智”方面的独特作用,通过开展“感恩奋进”主题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搭建起“扶贫、扶志、扶智”的重要平台,成为四川文化扶贫的一个缩影。同样,泸州市古蔺县箭竹苗族乡富强村,通过开展“四好新人”评选活动激发脱贫内生动力,推动形成文明新风尚。

  也许有人会认为,文化是虚拟的,但笔者认为,正是虚拟的文化产才会产生转型的内生动力和改革的共识,才会形成坚决打赢脱贫攻坚的自信力。就四川而言,全省统筹力量、整合资源,深入实施“千村文化扶贫行动”,打造四川文化扶贫升级版。各地通过深入开展建设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扎实推进省级“四好村”创建活动等一系列举措,弘扬感恩奋进,倡导健康文明,化虚为实,把虚拟文化转化贫困群众现实需要,不仅老百姓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更让群众在精神上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激发出精神脱贫的内在动力。在安溪潮村村支部副书记彭杰看来,“看不见的要素才是关键,产业富钱包,精神是后盾。精神站起来了,产业才能跟上”。

  没有移不走的穷山,但唯有精神扶贫才能彻底斩断“穷”根。在笔者看来,扶贫扶志远比给钱给物难度大,可一旦脱贫的志气扶起来,又远比给钱给物收效大,这就需要我们的扶贫干部工作要细心,更要精准,大力营造文化扶贫良好氛围,以文化扶贫激发脱贫内生动力,从根本上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实践证明,由摆脱贫困到走向富裕,除了需要改变物质生活环境外,更重要的是要大力实施文化惠民扶贫行动,引导帮扶对象转变思想观念、提升贫困地区自身奔向幸福生活的内生动力,让贫困不再卷土重来。

  新风劲吹,唱响感恩曲,让村民更有精气神。在这一场全民参与的脱贫攻坚战斗中,应当充分发挥文化在“扶志”与“扶智”方面的独特作用,用文艺凝聚脱贫攻坚的强大信心,以文化扶贫激发脱贫内生动力,唱响脱贫攻坚战歌,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这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作者系天府评论新闻观察员)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