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船精神:新时代的精神力量

http://www.scol.com.cn(2017-12-13 10:00:34)  四川日报  编辑:林霜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向春玲
作者:向春玲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党的十九大刚刚闭幕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就带领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重温入党誓词,到浙江嘉兴南湖瞻仰红船,回顾建党历史。这一行动充满了仪式感,宣示了我们党带领人民走进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时代,宣示了我们党带领人民开启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宣示了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坚定信念。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战争年代形成的革命文化和建设时期形成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红船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革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诞生、成长和发展的印记,它是中国革命文化的源头,其主要内涵是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首创、奋斗、奉献这三种精神所组成的“红船精神”就是走在时代前列的精神,是党的革命精神之源,是党的先进性的集中体现。

  “红船精神”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传承和升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合理内核。在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厚重积淀中,有“开天辟地”的创新精神,有“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有“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这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子渗透进中国共产党人的血液,成为中国共产党人革命自信的优质基因和坚定理想的精神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红船精神”就是我们党在前进道路上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夺取新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和宝贵精神财富。

  新时代需要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

  我们能取得改革开放的重大成就,得益于我们党发扬了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改革开放,我们开启了中国历史上最为深刻的社会转型,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转型,从一个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的工业社会转型,从一个相对封闭的社会向开放的社会转型。改革开放使得我们国家生产力得以快速发展,老百姓的生活得到极大改善,综合国力得到极大提升,我国经济总量一跃成为世界第二。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发扬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在国际经济复苏乏力、国内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稳中求进,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开创性成就,实现了现代化发展的深层次的、根本性的变革,“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时至今日,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已经融入共产党人的精神气质,成为中国共产党不断取得成功的精神力量。

  党的十九大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个时代是人民对美好生活充满憧憬的新时代,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新时代,是全面实现现代化的新时代,是要实现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新时代,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这需要我们继续弘扬创新精神,不断推进技术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在技术方面,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那时候我们的技术发展处于跟跑阶段;如今中国经济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的技术发展在世界上处于跟跑与并跑阶段,某些领域进入到领跑阶段。中国要实现从跟跑、并跑到全面领跑的飞跃,更需要我们以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去不断地开拓创新,使中国由科技大国真正成为科技强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也意味着中国进入到全面深化改革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新时代,这就更需要我们发扬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探索上敢为人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上敢为人先,在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上敢为人先,在人类文明的新阶段不断贡献中国智慧。

  新时代需要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

  奋斗精神蕴含着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高度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价值信念。正如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前所未有地具有实现这个目标的能力和信心。十九大也为我们描述了现代化两步走的战略目标,制定了时间表和路线图。但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这就需要我们发扬坚定信念、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为此,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

  我们要同腐败现象和腐败行为作长期的斗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党同志要深刻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坚决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我们要进行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我们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前所未有,必须坚持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我们要在党内开展积极健康的思想斗争,帮助广大党员、干部分清是非、辨别真假,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统一意志、增进团结;我们要坚定不移开展反分裂斗争,把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作为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坚定不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确保国家安全和长治久安;我们还要同各种自然灾害作斗争,正确处理防灾减灾救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整合各种资源,落实责任,提高全民防灾抗灾意识,全面提高国家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保护好群众的生命权、财产权,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新时代需要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

  从理论基础来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思想。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不仅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而且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是历史进步的真正动力。

  从中国实践来看,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

  从价值观层面来看,以人民为中心体现了人民是价值的主体,体现了共产党人“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体现了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实现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为此,要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保护人民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更加自觉地维护人民利益,坚决反对一切损害人民利益、脱离群众的行为”。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让广大人民群众从国家的发展中拥有更多的获得感。

  (作者系中央党校科社部社会制度比较教研室副主任、教授)

相关评论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