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经济生活 >> 正文
骗补的企业该不该上黑名单?
http://www.scol.com.cn(2017-12-12 8:23:10)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林霜
作者:邓海建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2016年9月,深圳五洲龙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被曝光骗取国家新能源汽车补贴上亿元。12月10日,记者从深圳市检察院获悉,该批案件的8名犯罪嫌疑人日前均已移送公诉部门审查起诉。(12月11日晶报)

  故事早在2016年就街知巷闻了,财政部彼时曝光过一批骗补的客车企业名单,五洲龙榜上有名。据当时官方披露,涉事企业产品尚未完工即提前办理机动车行驶证。这种“无车上牌”的操作,可谓教科书式的空手套白狼。

  真相水落石出,渎职亦被起底。据称,“深圳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车辆管理所负责现场查验车辆的民警张某栋”,对子虚乌有的154辆车作出查验合格的结论并签名盖章。154辆车,上亿元国补,抛开企业逐利、中介搅水不说,一个小小民警竟然在全国典型的骗补案件上一手遮天,这不能不让人惶惑并质疑:事关巨额补贴的批量上牌,一个基层车管所民警就足以瞒天过海?设若果真如此,制度疏漏或比上亿元补贴更叫人结舌瞠目。

  回到骗补话题上来:国家补贴沦为唐僧肉的故事,向来是前有“古人”后有“来者”的;不过,从家电下乡到廉租房,好像新能源汽车领域已经成了纷呈乱象中的重灾区。尽管财政部等四部委只公布了5家车企的骗补情况,但来自民间的数据称:骗局车企多达72家之多,骗补车辆总计达到76374辆,涉及金额共92.707亿元,平均一辆车骗12万。

  这些数字的纷争,或许莫衷一是,但有些板上钉钉的事实,足以叫人浮想联翩:比如2014年底,在电动汽车技术没有取得重大突破的情况下,国内宣布进入或已经进入电动汽车领域的企业数量,已远远超过最早从事新能源汽车研发的日本;又比如《经济观察报》曾报道一个案例,说某大型主机厂的两位员工,辞职去了江苏某地级市做电动车改装公司,一台车国家补贴10几万,一年就挣了几个亿。

  国家补、地方补,补起来山呼海啸又雨露均沾,可即便坐实了骗补的把戏,大不了也就退补了事,这种无本万利的生意,又如何挡得住资本敏锐的嗅觉?于是,有车无电、有牌无车、车辆闲置等套路屡见不鲜。可问题是,按照车牌号随机抽查一下补贴汽车的使用状况,难道不是审核监督层面最底线的“智商”吗?

  2017年2月份,工信部等四部委发布“关于调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根据新政,补贴额度比2016年降低20%,地方补贴不得超中央单车补贴额的50%。这大概是给火热的新能源汽车补贴市场浇了些冷水。此后的2017年全国两会上,相关部门称已追回骗补资金和罚款约23亿元,且对有问题的车辆不再补贴,对闲置的车辆也暂缓清算。这些固然是亡羊补牢之举,但是,骗补本身已经涉嫌犯罪,个人也好,企业也罢,罚单太过绵柔,威慑自然无力。旅游还有个黑名单,骗补企业如果不能感受到“高压线”,对巨额补贴如何能坐怀不乱呢?

  国家财政补贴屡屡被薅羊毛、有时甚至还吃相凶狠,这大概和骗补黑名单机制不健全大有关系。一次骗补、终身禁入,下手狠一些,规矩刚性一些,154辆子虚乌有的新能源汽车,也许就不至于被权钱勾兑出来了。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